草长前庭不用锄,自然生意满吾庐。
何须直待生书带,始信康成解著书。
【译文】
绿草覆盖庭院不用锄,自然生机满我庐。
何须等到有书带,才相信孔融能写书。
【注释】
又:表示对前文内容的补充或进一步说明,此处指作者的续言。
生书带:即束发用的“生”,古代学生用束发为记,称“生”,故以“生”代指学生。
康成解著书:东汉末年名士孔融善于写文章,他常把文章写在竹简上,用“康成”来代称他。
赏析:
首句“草长前庭不用锄”,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这里的“草长”既指自然界的草木生长,也暗含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不用锄”则表明,诗人已经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无需再费心去铲除杂草,而是让它们自由生长。这种境界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也反映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第二句“自然生意满吾庐”,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里“自然生意”指的是自然界的美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息,它们充满了诗人的家园,使得整个环境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而“满吾庐”则表明,诗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片土地打造成了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园风光。这种境界既体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句“何须直待生书带,始信康成解著书”则是对前两句的一种深化和升华。它表明,对于诗人来说,只要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就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功名利禄,也不需要等待有了成就之后才去写作。因为在他看来,真正的学问和才能并不是靠外力来获得的,而是源于内心的积累和感悟。因此,他并不需要等到有了“生书带”,才能相信自己能够写出好的文章;相反,他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这种境界既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反映了他的谦虚和自信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