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小亭开,白鹤徐行啄紫苔。
羽扇不摇纱帽侧,晚凉青鸟忽飞来。

【注释】

偶成 其一:偶然写成。竹林深处:指隐者的住所,即“东篱”。小亭开:竹亭已经开放。晚凉青鸟忽飞来:傍晚时分,一只青色的小鸟忽然飞过来停在竹亭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偶成”二字表明这是诗人一时有感而作,没有刻意雕琢,因此语言质朴,感情真切,读后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全诗写景清新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首句“竹林深处小亭开”,以“竹林深处”点明地点,以“小亭开”状写景物。竹林幽深,小亭开张,这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然而作者不满足于单纯的描写,他又用“白鹤徐行啄紫苔”这一动作描写,使画面生动起来。白鹤在竹林中觅食,悠然自得,啄食紫苔,姿态优美,神形兼备。一个“啄”字,既表现了白鹤的悠闲自在,又表现出它的机灵可爱。

第二句“羽扇不摇纱帽侧”,“纱帽”是道教徒戴的头巾,也用作隐者之代称。这句说道教徒在竹林小亭中,手持羽扇,神态从容,仿佛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羽扇不摇”,突出了他超脱尘世的心境;“纱帽侧”则表明他并非高官显宦,而是一位修道者。这两句写他的神态与服饰,为下面一句写环境烘托气氛。

末句“晚凉青鸟忽飞来”,是全篇的关键一笔。“青鸟”本是神话传说中传递音讯的神鸟,此处借指信使。“忽飞来”三字,不仅写出信使到来的突然性,而且暗示出诗人期待已久。诗人在寂寞中苦思冥想,盼望友人来信的心情跃然纸上。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四个字,但它却通过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将一位清高隐士的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