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工拙何足计,名世不难传后难。
当有深知书法者,未容俗子议其间。
注释:我学习书法技艺,虽然不够熟练,但我并不以此为念。在这个世界上,名声传扬后代并不难,但要名垂青史却很难。将来一定会有精通书法技艺的人出现,那些庸俗的人是不敢议论书法的。
赏析:此诗首句点出学书工拙,不以为意;次句言名世不难,难的是传之千古;三句说将来会有人精通书法,那些庸俗之徒自然不敢议论。全篇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自信和坚定信念,也表现了诗人高洁的人品。
学书工拙何足计,名世不难传后难。
当有深知书法者,未容俗子议其间。
注释:我学习书法技艺,虽然不够熟练,但我并不以此为念。在这个世界上,名声传扬后代并不难,但要名垂青史却很难。将来一定会有精通书法技艺的人出现,那些庸俗的人是不敢议论书法的。
赏析:此诗首句点出学书工拙,不以为意;次句言名世不难,难的是传之千古;三句说将来会有人精通书法,那些庸俗之徒自然不敢议论。全篇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自信和坚定信念,也表现了诗人高洁的人品。
【注释】渺渺:遥远的样子。烟波:指江湖水面的雾气和水波。盟鸥鹭:比喻与自然为友。五湖:泛指太湖一带。王侯:指权贵。管甚:何必。 【赏析】这是一首写渔父生活态度的诗,诗人以清高淡泊的情趣来描绘渔父的形象(“渔父词二首”是一组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诗的开头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勾画出一幅渔人驾着小舟,在茫茫烟波中悠然自得地飘流的画面。“渺渺”,写出了水天相接、一望无际的辽阔景象;“烟波”
【解析】 此诗是写杭州的灵隐寺山门,“灵隐”“龙涧”指山门。前联描写灵岩寺一带的自然风光。后联写山门外的湖上月色。 译文: 龙涧回风,山谷中松涛声连着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树的影子映在湖面上。 赏析: 灵隐寺是杭州最古老的寺院,位于飞来峰下、北高峰西侧,始建于东晋。该寺历史悠久,历代高僧辈出,有“东南佛国”之美誉。诗人登临灵隐寺,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副对联。“灵隐”,点题,表明了诗人登临的目的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美景和放鹤的宁静意境。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题孤山放鹤图 其一": 这是诗的题目,指的是诗人创作的《孤山放鹤图》的第一幅画。 2. "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 描述了西湖的美丽景象。“清且涟漪”意味着湖水清澈透明,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扁舟时荡晴晖”则描绘了小船在阳光照耀下轻轻摇曳的景象。 3. "处处青山独往,翩翩白鹤迎归。":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元豐元年(西元一零七八年)二月十二日在徐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内容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欢聚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满捧金卮低唱词 - “满捧金卮”:意思是捧着满满的一杯酒(卮),这里的“卮”指的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 “低唱词”:低声吟唱着诗词。 第二句:尊前再拜索新诗 - “尊前”:指酒席前的酒杯。 - “再拜”:再次下拜,表示尊敬。 -
浪淘沙令 今古几齐州,华屋山丘。 杖藜徐步立芳洲,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 波上往来舟,万事悠悠。 春风曾见昔人游,只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流。 赏析 这首词作于南唐后主李煜被囚汴京期间,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在失去故国后的孤独与哀愁。词中的“帘外雨潺潺”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意解读 首句“今古几齐州”
【译文】: 潮汐的起伏何时能停息。送别的人已衰老。 消沉的心情是无穷无尽的。都在长空、淡淡鸟儿飞中。 海门几处绿青山很矮小。望极烟波渺渺。 何时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东方日出时。 【注释】: 1.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春如锦”、“一斛珠”等。 2. 浙江舟中作:在浙江江面上作的一首词。 3. 潮生潮落何时了:潮水涨起又退下,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潮生潮落,指潮汐涨落。 4. 断送行人老
虞美人 池塘处处生春草。芳思纷缭绕。 醉中时作短歌行。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 故园荒径迷行迹。只有山仍碧。 及今作乐送春归。莫待春归、去后始知非。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秋蕊香”、“南乡子”等。 池塘处处生春草:春天的池塘里到处都是新生的绿草。 芳思纷缭绕: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思念。 醉中时作短歌行:在醉酒的状态下吟唱着短歌。 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但可惜的是
注释: 1. 东吴震泽州:东吴,指的是古代的吴国,震泽州,是现在的苏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住在东吴的震泽州。 2. 烟波日日钓鱼舟:烟波,指的是烟雾弥漫的水波,日日,表示每一天,钓鱼舟,是指渔船。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烟雾弥漫的水波中每天都要坐渔船去钓鱼。 3. 山似翠,酒如油:山似翠,是指山的颜色像翠绿色,酒如油,是指酒的颜色像油一样亮。这句诗的意思是山上的颜色像翠绿色,酒的颜色像油一样亮。 4.
注释: 1. 昔年曾到孤山,苍藤古木高寒。 2. 想见先生风致,画图留与人看。 译文: 曾经来到过孤山,看到苍老的树木和藤蔓,它们高大而寒冷。 想象着先生的风度,他的画作让人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观察画面中的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首句“昔年曾到孤山”,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到过孤山的经历,孤山上有苍老的树木和藤蔓,给人一种高大而寒冷的感觉。次句“苍藤古木高寒”
注释: 春风:春天的风。阆苑:指仙境。三千客:形容客人很多,有三千人之多。 明月:明亮的月光。扬州第一楼:指扬州城楼上的观景楼。 赏析: 这首春联以春风、明月为背景,赞美了扬州城的景色。上联“春风阆苑三千客”,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在阆苑(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中,有三千个客人正在欣赏春天的气息。下联“明月扬州第一楼”,则描绘了扬州城的美景:在明月之下,有一座观景楼,是扬州城中最美丽的建筑
注释:橘子花香四邻弥漫,绿荫如画,干净无尘。独自在幽静的书房坐着,鸟儿欢唱,万虑全无,只有心中充满春天。 译文:橘子花香气弥漫周围四邻,绿树掩映,洁净无尘。独自坐在幽静的书房中,鸟儿欢快地歌唱,所有的忧虑都消失了,只有心中的春意盎然。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感受的诗。首句“橘子花香满四邻”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橘子花的香气弥漫四周,使整个环境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注释】 即事:应时之事,眼前的景物。庭槐:庭院中的槐树。风静绿阴多:风和日丽,庭院中的槐树浓荫遮地。南柯一梦:唐代淳于棼梦入大槐安国,后醒而记之,遂成典故。行蚁:蚂蚁。上南柯:爬上槐树南枝,比喻人生如蚁附槐而生。 【赏析】 此诗是一首即景之作。诗人在夏日的一个清晨,醒来之后,看到窗外阳光明媚,院中槐树浓荫覆盖,十分凉爽。于是,诗人从被窝里爬了出来,伸了个懒腰,然后坐在窗前喝茶消闲
注释: - 末利花开小玉莲:末利花,是一种花卉,也被称为“小玉”,其花色淡雅,香气宜人。 - 香风引谒洞中仙:香风吹动着末利花,仿佛在邀请仙人来探访这个美丽的花园。 - 梦回不记相逢语:梦中回到了过去,忘记了和那位仙人的对话。 - 明月清圆在枕边:明亮的月光洒在枕头上,使得整个房间都显得明亮而宁静。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夜晚场景。诗人在梦中回到了一个充满末利花的小花园
【注释】 彭师立:诗人的朋友。 古来名刻世可数:自古以来有名的石碑和铭文是可以用来计算的。 馀者未精心不降:那些没有精心雕刻的就不能够流传。 须如明月印千江:就像月亮在江河上留下印记一样。 【赏析】 《赠彭师立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共二首。这两首诗是一首赠与友人彭师立的。彭师立,字元翰,夔州云安(今重庆奉节)人,杜甫的外甥女婿。 “古来名刻世可数”两句,意思是
【注释】 (1)郎中:官名,汉代以后指郎中令。唐宋时,尚书、侍郎等高级官员的属员。 (2)咨谋出使频:咨询谋议,派遣使者频繁。 (3)乘轺(yáo):乘坐轻便的车马。 (4)山水国:指山青水秀的地方。 (5)把酒浙江春:在浙江春天的时候喝酒。 (6)骢(cōng)马歌:指杜甫《哀江头》诗中的“白马谁家子,黄龙戍卒儿,借问吹箫向紫烟,莫自使谗贼相依”句中的“骢马”。 (7)祥麟德自驯
秋日即事(其一) 今日秋色好,天高景不暄。 清飙动林薄,凉意满丘樊。 俗客无因至,幽禽时自言。 露浓金盏侧,香远玉簪繁。 谁办东山妓,空馀北海尊。 莫吟招隐赋,桂树可攀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秋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首联“今日秋色好,天高景不暄。”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美。秋色好,说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