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鹄羽翼长,一举思千里。
幼安本中原,乘桴走东海。
举世方尚同,远引存吾志。
流风渐异俗,敦礼化邻鄙。
子鱼平生友,胡乃不相委。
【赏析】
黄鹄羽翼长,一举思千里。幼安本中原,乘桴走东海。举世方尚同,远引存吾志。流风渐异俗,敦礼化邻鄙。子鱼平生友,胡乃不相委。
这是一首咏逸民诗。首二句写逸民的超脱和高洁的情怀。黄鹄,即天鹅,其飞翔时翅膀很长,可高翔千里之外。这里以天鹅喻人,说明逸民胸怀高远、志向宏阔。“幼安”是东汉末年著名隐士陈留人王涣字幼安,他隐居东光县(今属河南)。“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古代华夏民族活动的区域。诗人说,幼安原本就生活在中原一带,但为了追求高远的理想,毅然离开家乡,驾着船到东海去。这两句诗表达了逸民对于理想境界的高度向往和执着追求。
三、四句写逸民的高尚情操。“举世”,指当时的人;“尚同”,崇尚统一的思想。诗人认为,人们普遍崇尚统一思想,而逸民却能够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动。“远引”,远离尘嚣。“存吾志”,保持自己的高洁之志。这两句诗表明,逸民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华,他们能够保持自己的高洁之志,不为世俗所动。
五、六句写逸民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流风”,指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气;“渐”,逐渐;“化”,改变。诗人说,在周围的风俗习惯逐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逸民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努力改造环境,促进社会的进步。这两句诗赞美了逸民对社会的贡献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
七、八句写逸民与朋友的关系。“子鱼”,即张华,字子鱼,西晋文学家、史学家,有《子鱼集》。诗人说,子鱼是他一生的朋友,然而他却不能理解自己的志向和抱负,甚至相互不谅解,互相指责。这说明,尽管逸民与朋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之间的友情仍然是真挚的。这两句诗反映了逸民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最后两句写逸民的人生态度。“不相委”,即不互相支持、帮助。诗人认为,虽然子鱼不理解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但他们还是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即既要坚持自我,又要注重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这首诗通过描绘逸民的生活和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逸民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