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处荆山,林木生光辉。
采之献凡目,弃置亦其宜。
如何和氏子,涕泣有馀悲。
古来贤达人,不为毁誉移。
被褐怀至宝,宁惧不我知。
待贾未能信,韫藏诚可师。

【赏析】

《岁莫和刚父杂诗四首》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序》中的一首。此诗为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岁莫”起兴,借荆山美玉比喻贤才,用采玉、献玉来比求贤与荐贤;又从弃置到“不为毁誉移”,表明不以个人荣辱得失为意,不因别人议论而动摇;接着又从“被褐怀至宝”、“宁惧不我知”两句,说明即使身处卑贱,也不愁无人了解、赏识自己;最后又用“待价而沽”,比喻自己虽未得志,仍等待时机,以求一用;最后用“韫藏诚可师”,表示自己虽然暂时不被重用,但可以作为鉴戒,供他人借鉴。全诗表现了作者胸怀远大抱负,不趋权附势,不随波逐流,不图苟且一时,只求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崇高品德。

“岁莫和刚父杂诗四首”是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是应王勃友人刚伯时的邀请而作的,共四首。

第一首:美玉处荆山,林木生光辉。

译文:

好的美玉产于荆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

注释:

荆山:即荆门山。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史记•楚世家》载:“楚武王既殁,其疾大作,……使人厚葬以归,……还至,卒于荆山之上。”这里指荆门山。

林木生光辉:指美玉的光泽。

第二首:采之献凡目,弃置亦其宜。

译文:

采来献给普通人的眼睛,丢弃也是对的。

注释:

“献”:献玉给君王。古代诸侯、卿大夫、士各有相应的等级,他们各自有职事要完成,所以不能像王侯那样随意地献上宝物。

“凡目”:一般的人的眼光。

第三首:如何和氏子,涕泣有馀悲。

译文:

怎么能够像卞和氏的儿子那样,哭得泪流满面呢?

注释:

和氏子:指卞和氏之子(即春秋时人卞和)他多次向楚文王进献宝玉璞玉,均遭诬陷而被砍伤脚趾,后终于使和氏璧闻名于世。

第四首:古来贤达人,不为毁誉移。

译文:

自古来的圣贤君子,不会被诽谤和赞誉所改变。

注释:

“贤达人”:指前文的和氏璧、卞和氏等。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者。

第五首:被褐怀至宝,宁惧不我知。

译文:

穿着粗衣,怀抱着宝贵的珍珠宝石,难道还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吗?

注释:

“被褐”:穿粗布衣服。“褐”字原指粗布衣裳,后来也泛指贫贱。

“怀至宝”:指胸怀治国平天下的才能。

第六首:待价而沽(jū),韫(yùn)藏诚可师。

译文:

等着高价出售(玉),把宝贝藏在家里真可以作为借鉴。

注释:

“待价而沽”:指等待合适的价格才出售(玉)。语出《战国策·燕策》。

“韫藏”:收藏。

“师”:取法,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