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俗无所之,步寻招提游。
颓垣蔽蓬艾,破屋坏不脩。
老僧俗念净,静坐百不忧。
浮云有逸态,止水无急流。
乃知我辈人,苦受世累囚。
朅来得此地,稍觉心休休。
窗前几丛菊,青蕊亦巳稠。
爱之不忍采,留作山房秋。
何当移四松,伴汝成清幽。
南冈与北岭,路近颇易求。
他年风雨夜,来听龙吟愁。
【注释】:
辟俗无所之:避开世俗,没有去处。
步寻招提游:漫步在寺院中。
颓垣(tuí yuán)蔽蓬艾:倒塌的墙和蓬草。
破屋坏不修:破旧的房子已经无法修理了。
老僧俗念净:和尚的俗念已经净化了。
静坐百不忧:静静坐下百事不愁。
浮云有逸态:浮云也有自由自在的姿态。
止水无急流:静止的水面也没有急流。
乃知我辈人,苦受世累囚: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苦苦地被世俗所拖累。
朅得(qiè)来:偶然来到这里。朅,同“辄”,副词,偶然、突然的意思。
心休休:心情舒畅。
窗前几丛菊,青蕊(ruǐ)亦巳稠:窗前有几丛菊花,花蕾也长得很茂盛。青蕊,花蕾呈青色。
爱之不忍采,留作山房秋:喜欢它不忍心采摘,留下来作为秋天的装饰。
何当移四松,伴汝成清幽:什么时候能把四棵松树移到你身边,陪伴你成为清幽的环境。
南冈与北岭,路近颇易求:向南的山冈和向北的山岭,距离都很近,容易找到。
他年风雨夜,来听龙吟愁:将来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来听你的龙吟声,感受你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为他的友人道隆上人所写,赞美了他隐士的生活。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这位隐士的居所和生活状况;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喜爱之情,希望他能长久留在这个清幽的地方。
首联“辟俗无所之,步寻招提游”两句,描述了这位隐士远离世俗,漫步在寺院中的生活。这里的“辟俗”指的是避开世俗的纷扰,而“步寻招提”则是形容他悠闲自得地漫步在寺院中。
颔联“颓垣蔽蓬艾,破屋坏不脩”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个隐居之地的状况。这里既有破旧的墙壁和蓬草,也有破败的房屋,但隐士对此并不在意,反而觉得这样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更能体现自己的修行理念。
颈联“老僧俗念净,静坐百不忧”两句,则表达了这位隐士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他认为,只有将世俗的烦恼都清除干净,才能达到真正的内心安宁。同时,他也相信只要能够静坐冥想,就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忧虑的。这种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实践,使得他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时,都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尾联“爱之不忍采,留作山房秋”两句,则表达了他对周围环境的热爱之情。他觉得这些菊花虽然已经长得非常茂盛,但仍然不忍心采摘下来,而是将其留在山房里,作为秋天的装饰。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珍视,也是他追求清幽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佛教思想对于人们心灵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