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南山阳,下马望绝巘。
解衣坐盘桓,言就蓬庐偃。
非无攀援力,兴尽自应返。
天高暄风息,木落岁华晚。
势阻乏遐观,趣得心自远。
不有君子词,何用抒缱绻。
游南山憩山下人家和人韵
驱马南山阳,下马望绝巘。
解衣坐盘桓,言就蓬庐偃。
非无攀援力,兴尽自应返。
天高暄风息,木落岁华晚。
势阻乏遐观,趣得心自远。
不有君子词,何用抒缱绻。
注释:
- 驱马南山阳:驱马向南山进发。
- 下马望绝巘:下马后望向山巅的绝壁。
- 解衣坐盘桓:解开衣服,坐着休息。
- 言就蓬庐偃:说着话便在简陋的茅屋中躺下。
- 非无攀援力:并非没有攀登的能力。
- 兴尽自应返:兴致已尽,自然会返回。
- 天高暄风息:天空晴朗,温暖的风也停止了吹拂。
- 木落岁华晚:树叶落下,意味着岁月已晚。
- 势阻乏遐观:地势险峻阻碍了远观的视野。
- 趣得心自远:追求到了内心自然而然地远离世俗。
- 不有君子词,何用抒缱绻:如果没有君子般的才华,哪里还需要表达缠绵的情感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游山过程中心情变化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的七言古诗。诗人驱马向南山进发,下马后望着山巅的绝壁,然后解开衣服坐下来休息,说着话便在简陋的茅屋中躺下。诗人感叹自己的攀援能力,当兴致已尽时会自己返回,而当天气晴朗且温暖的时候,树叶已经落下,岁月也显得更加晚。诗人感到地势险峻阻碍了远观的视野,追求到了内心自然而然地远离世俗。最后诗人感叹如果没有君子般的才华,哪里还需要表达缠绵的情感呢。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心情变化以及自身感受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