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萄架空堕殷玉,遥夜露寒生体粟。
暗蛩栖草鸣不平,无丝络纬空劳促。
梦魂苦短道苦长,万山深处非吾乡。
玉虫摇缸萤入屋,去雁来鱼应可卜。
醒眼荧荧愁万斛。
【注释】
《秋夜曲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写诗人夜坐愁思,抒发了诗人在战乱中的苦楚之情。首联“蒲萄架空堕殷玉,遥夜露寒生体粟”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画面,葡萄坠落,露水沾湿身体,让人感觉寒冷;“暗蛩栖草鸣不平,无丝络纬空劳促”则描写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蟋蟀的鸣叫声让人心生不满,而蜘蛛却无法织网,只能徒劳地忙碌。颔联“梦魂苦短道苦长,万山深处非吾乡”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梦中的时光如此短暂,而道路如此漫长,身处万山之颠,远离故土,不禁感叹自己的身世飘零。颈联“玉虫摇缸萤入屋,去雁来鱼应可卜”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下,萤火虫在缸中摇曳,仿佛有鱼在窗外游动,为这寂静的生活增添了些许生机。尾联“醒眼荧荧愁万斛”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明亮的烛光映照出他满腹的忧愁,这些忧愁如同千斛重一般压在他的心头。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孤独、无助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秋夜曲其二》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诗作,通过描绘一幅凄清而又宁静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孤独、无助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全诗共八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描绘了一个凄清而又宁静的画面:葡萄坠落、露水沾湿身体、蟋蟀鸣叫、蜘蛛忙碌。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哀怨和孤独的氛围。诗人用“蒲萄”比喻自己的处境,“堕殷玉”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痛苦。“遥夜露寒生体粟”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和冷寂的氛围,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
诗人转向了对梦境的描绘。“梦魂苦短道苦长,万山深处非吾乡。”在这里,诗人用“梦魂”表达了自己的迷茫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苦短”和“道苦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万山深处非吾乡”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感,他觉得自己就像被困在万山之中一样,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最后四句则转向了对现实生活的描述。“玉虫摇缸萤入屋,去雁来鱼应可卜。”这里的“玉虫”和“萤入屋”都是象征性的事物,它们代表了诗人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瞬间。然而,诗人对这些美好的事物并不感到满足,反而觉得它们无法给他带来安慰。“去雁来鱼应可卜”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忧虑感。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何时才能恢复正常,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秋夜曲其二》通过描绘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孤独、无助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杜甫诗歌艺术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