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诣公车,承恩任民寄。
要章聿南骛,谷旦伤解袂。
都门供帐设,水驿邮签备。
繁吹过行云,惊飙速行旆。
苍梧眇遐嶂,巨浸极荒裔。
孰起虞舜思,联绵九嶷翠。
随阳笑南雁,局促辕下志。
同是肝肺存,沧溟深别意。
【注释】
- 选秀:指选入宫廷。诣:到。公车:汉代太学中举行考试的场所,称为“公车门”,后泛指应试。承恩:蒙恩宠,受皇帝宠爱。任民寄:任用人民。
- 要章:即奏章。聿南骛:语出《诗经•周南•汉广》,意为急匆匆地向南飞驰。谷旦:春末夏初,谷米丰收的季节,这里指农忙时节。伤解袂:形容急忙的样子。
- 都门:京城大门,这里指长安。供帐:供应帐篷等物,为迎接客人而设。水驿:水路驿站,供人休息的地方。邮签:邮筒,古代传递文书的工具。
- 繁吹:繁盛的风声,此处指春风。行云:飘动的云彩。惊飙:狂风。速,急;旆(pèi):旗子。这里指旌旗。
- 苍梧:指广西。眇(miǎo)遐嶂(zhàng):遥望远方的山峦。巨浸:大海。荒裔(yi):边远之地。
- 虞舜:远古帝王名,相传其思虑深远,被后人称颂为圣明之君。联绵:连绵不断之意,形容九嶷山一带地势连绵不绝。翠:绿色。
- 随阳:随风。笑南雁:比喻追随南方的雁群。局促:困顿、不得舒展的样子。辕下志:驾车时的马缰绳,比喻拘束、受限制的心情。
- 肝肺存:比喻情谊深厚,如同肝肺一般。沧溟:大海。深别意:深厚的离别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致和周之广西,当是赴考或任官时的情景。全诗以送别为题,但诗人没有写离筵赠言之类的话,而是着重刻画送别的场面,渲染气氛,表现了临别时的依依不舍和留恋深情。
首联点出“秀”、“举”二字,并交待了李致应考赴京的缘由。“要”(急)章,指急匆匆地向南飞去;“谷旦”,即春末夏初,农忙时节。这两句写他急于赴京应试,急于结束农忙季节的工作。“伤解袂”,是说急忙之中,脱口而出的话,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心情。
颔联写饯别情景。长安城门外,已经为送行的宾朋准备好了供帐和水陆驿站上的邮签,一切都已准备停当。“水驿”句,是说水路驿站上备好了供行人休息用的帐幕和信箱。“繁吹过行云”,则是指春风迎面吹拂过来,行云也随着它急速移动。一个“过”字,把春风、行云拟人化了,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吹拂、行云疾走的画面,使人感到春天来得快,走得急。“过”与“伤”相呼应,突出了诗人对朋友急于赶路、早日成行的殷切希望,同时也烘托出了春归大地、万象更新的欢快气氛。“惊飙”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欢欣鼓舞的气氛。“飙”,这里指旋风,是自然界中的一股猛烈的力量。“惊飙速行旆”,是说一阵疾风把旌旗吹得飞快前进,这里用来比喻朋友乘着顺风迅速离去。“惊飙”与“伤解袂”相呼应,不仅使诗句更加生动,而且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眷恋之情。
颈联写饯别时所见景物。“苍梧”,指的是广西一带。“眇遐嶂”,遥望远方的山峦,写出了诗人目送李致离开长安时,看到的壮阔景象。“钜浸”,指大海。“极荒裔”,“荒”,荒凉;“极”,尽;“裔”,边际、尽头。这句的意思是说大海无边无际。这样广阔的天地,辽阔的疆域,正像古人说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然而李致却要去那里,这不禁使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感慨。“孰起虞舜思”,意思是:谁能比得上尧舜的贤德?舜帝在位几十年,尧帝在位三十九年,他们都是千古传颂的圣君明主,而李致却要远赴边远之地,这怎能不叫诗人为之惋惜呢!“联绵九嶷翠”,是说那里的山峦像绿色的长带一样延绵不断,九嶷山上郁郁葱葱,郁郁葱葱的树木象征着茂盛的生命和繁荣的景象。《诗经》有“彼茁者松,百世不倾”之语,可见松树是多么坚强,多么耐久。诗人在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借松树来比喻李致,表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松树虽然生长在险峻的高岭上,但是经过风雨的侵蚀,它的生命力却越来越旺盛。李致虽身居朝廷,但却要远去边疆,这就像松树一样,尽管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砺,却仍然能够生机勃勃,茁壮成长,显示出自己的生命价值和不朽的业绩。
尾联写送别的感想。“随阳”,即随风而行。“局促”,这里是形容拘束、受压抑的意思。“辕下志”,即驾车时的马缰绳,比喻拘束、受限制的心情。“同是肝肺存”,意思是说我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彼此肝胆相照。“沧溟深别意”,意思是说虽然分别在即,但我对你的深情厚意却永远铭刻心头。
整首诗写得情意缠绵,意境高远,语言优美流畅,音韵和谐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