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风雨蓑衣冷,僧寺烟霏塔影斜。
行客莫嫌天色暝,隔江鸡犬有人家。
【题解】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乘着渔舟,来到江边一个烟雨朦胧的寺院,看到远处的山寺塔影斜斜地映在江面,近前则听到江岸上传来鸡鸣犬吠之声。他不禁赞叹:“这真是个好地方!”于是便将这幅山水图挂在自己的房间里。
【注释】
①题:指题画诗。
②渔舟:渔船。
③蓑衣:用草编织的雨衣。
④僧寺:寺庙。
⑤烟霏:云雾弥漫,烟雾蒙蒙。
⑥鸡犬:指鸡鸣狗叫的声音。
⑦暝(míng):天色暗淡。
⑧人家:指有屋舍炊烟的人家。
【译文】
渔船上的我,披着蓑衣在风雨中漂泊,冷得发抖,远处的和尚庙烟雾缭绕,塔影斜斜,近处江岸边鸡鸣犬吠,一片热闹的景象。不要嫌天色已晚,隔江就是人家,可以借宿歇脚。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
首联点明题意,写景起兴。“渔舟”二字点明时序是早春时节,天气乍寒还暖,风和雨交织着。“风雨”二字既点明了气候,又暗示了行旅艰难。“蓑衣”二字表明诗人在旅途中遇风雨而披之。
颔联写诗人在寺内所见。“烟霏”,指云雾弥漫;“塔影斜”,指远望山峰与塔影相互掩映、参差交错。
颈联写诗人在寺内所闻。“莫嫌”一词表明诗人对天色昏暗并无不满之意,而是以豁达的心情对待。“隔江”二字既表明诗人身处高处,又说明他所处的位置离江岸尚有一段距离。“鸡犬”两句写寺外景象。“鸡呜犬吠”四个字写出了山村田园的宁静,也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的情绪。
尾联写诗人对寺内的感想。“好”字表明作者对这次游览非常满意,认为此寺景色优美,值得一游,因而将这幅山水图挂在自己的房间里,以便随时观赏。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优美,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