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炬烧寒照夜长,玉虫飞入白纱囊。
冰壶吞月涵秋影,海蚌怀珠吐夜光。
六出自随飞烬落,寸辉不受积阴藏。
浑疑冻壑寒崖底,忽见东风转太阳。

雪灯

一炬烧寒照夜长,玉虫飞入白纱囊。

冰壶吞月涵秋影,海蚌怀珠吐夜光。

六出自随飞烬落,寸辉不受积阴藏。

浑疑冻壑寒崖底,忽见东风转太阳。

注释:

  1. 一炬烧寒照夜长——用火把点燃的火光映照着寒冷的夜晚,显得更长了。
  2. 玉虫飞入白纱囊——白色的丝线袋子中飞舞的玉虫。
  3. 冰壶吞月涵秋影——像冰一样透明的酒壶吞下了月亮的影子,映出了秋天的景色。
  4. 海蚌怀珠吐夜光——海底的蚌壳里藏着珍珠,在夜晚会发出光彩。
  5. 六出自随飞烬落——六出(雪花)随风飘落。
  6. 寸辉不受积阴藏——一点点的光晖无法隐藏在阴暗的地方。
  7. 浑疑冻壑寒崖底——完全怀疑是寒冬的山涧或崖边。
  8. 忽见东风转太阳——忽然间看到春风拂过,太阳重新出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夜景象的诗作,通过对雪景、冰壶、海蚌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冬夜画卷。全诗以“雪灯”为题,寓意着诗人通过点亮这盏灯,照亮了整个黑暗的夜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一炬烧寒照夜长”,以火把点燃的火光映照着寒冷的夜晚,显得更长了。这里的“一炬”指的是火把,而“寒”则描绘了冬夜的寒冷气息。接着,“玉虫飞入白纱囊”,将飞蛾比作玉虫,它们飞舞在白色的丝线袋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冬夜的景象。
    第三句“冰壶吞月涵秋影”,将冰壶比喻为一个能吞噬月亮影子的容器,仿佛它能够吸收所有的寒冷,留下美丽的秋色。这里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冰壶与月光、秋色联系在一起,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联“六出自随飞烬落,寸辉不受积阴藏”,进一步描绘了冬天的景象。这里提到了“六出”(雪花)随风飘落,以及一寸的光晖无法隐藏在阴暗的地方。这些诗句都体现了诗人对冬夜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最后两句“浑疑冻壑寒崖底,忽见东风转太阳”,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冬日与春天的差异。原本以为寒冬的山涧或崖边,但忽然见到春风拂过,太阳重新出现在了天际。这里的“浑疑”和“忽见”都表现了诗人对于季节变迁的惊奇和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冬夜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含哲理,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