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开处见山棱,我欲跻攀力未胜。
岁晚不为干禄士,前身应是小乘僧。
竹林载酒邀山简,草阁裁诗愧薛能。
结习未除闲未尽,焚香且对佛前灯。
注释:
白云开处见山棱:在白云的遮蔽下,我看到了山的边缘。开处,即遮蔽处,这里指云遮住了视线。
我欲跻攀力未胜:我想攀登上去,但是力量还不够。力未胜,即力量不够强。
岁晚不为干禄士:年老的时候,我不会去做一个谋取功名的人。岁晚,即年纪老了。干禄士,即谋取功名的人,干是动词,求取、谋求的意思。
前身应是小乘僧:我的前世应该是一个出家人,修行的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教宗派之一,相对于大乘而言,以修习禅定、戒律等为主,不主张发大悲心救渡众生。
竹林载酒邀山简:我在竹林中饮酒邀请山简来一起喝。竹简,古代一种写字用的工具,形状像竹筒,中间剖为两半,上半部分刻字,下半部分留空可以填墨。
草阁裁诗愧薛能:我在草屋中吟咏作诗,感到惭愧不如唐代诗人薛能的诗句优美。草阁,即简易的茅屋,用来比喻自己的住所简陋。
结习未除闲未尽:我内心的习气没有消除,闲暇的时间还没有完全消磨掉。结习,即内心积存的杂念和习气。
焚香且对佛前灯:我点上香,对着佛前的灯火虔诚地祈祷。焚香,即点燃香料,表示恭敬。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己隐居山林、远离世俗、修身养性、追求真理的山水田园诗。全诗通过描绘自己在山林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首联“白云开处见山棱,我欲跻攀力未胜。”写诗人在山间漫步时,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但自己想要攀登却力量不足。这既描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又体现了他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识。
颔联“岁晚不为干禄士,前身应是小乘僧。”则转向了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感叹自己年老之时,不会去做一名谋取功名的人,而是会选择一条修行之路,成为一位小乘佛教的僧人。这里的“干”,有“谋取”之意;“小乘”则是佛教宗派之一,注重个人修行,而非广泛传播佛法。诗人选择小乘僧人的身份,可能是为了表达对名利的淡泊和对佛法的执着。
颈联“竹林载酒邀山简,草阁裁诗愧薛能。”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情景。他在竹林中饮酒,与山简畅聊;而在草屋里吟咏诗句,感到自愧不如薛能的诗句优美。这里的“竹林”和“草阁”,都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写照,而“邀山简”和“愧薛能”则表达了他与世俗的距离感和对自己诗歌水平的自信。
尾联“结习未除闲未尽,焚香且对佛前灯。”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的反思。他意识到内心的习气还未消除,闲暇的时间还未完全消磨掉。因此,他点上香,对着佛前的灯火虔诚地祈祷,希望能得到佛祖的指引和帮助。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佛法的独特见解和追求。同时,它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