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仕愧无补,甘让桑孔尊。
归卧青林下,犹然蒙国恩。
有田可种秫,有室可避喧。
问余家何所,家住商陈村。
村南绕溪浦,屋后榆柳蕃。
莫帆急归鸟,朝日满平原。
鼓腹循皋陇,看云池上轩。
人传有兵燹,焚劫痛烦冤。
门巷走狐兔,墟里多游魂。
老人竟高卧,何必寻桃源。
愿乞甘棠枝,和月种田园。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

  1. 旷仕愧无补,甘让桑孔尊。 (归卧青林下,犹然蒙国恩)
  • “旷仕”:长时间在外为官,不在家任职。
  • “愧无补”:感到无法对国家有所贡献。
  • “桑孔”:指孔子和老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 “尊”:尊敬,尊崇。
  •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虽长期在外地为官,但内心深感愧疚,认为自己未能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反而不如古代的圣人那样受人尊敬。
  1. 有田可种秫,有室可避喧。 (问余家何所,家住商陈村)
  • “秫”:高粱,一种谷物。
  • “避喧”:躲避喧闹。
  • 整句诗描绘了诗人希望有一个宁静的环境,能够种植粮食,建造房屋,远离城市的喧嚣。
  • 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都市繁华的疏离。
  1. 莫帆急归鸟,朝日满平原。 (鼓腹循皋陇,看云池上轩。)
  • “莫帆”:不要匆忙的船帆。
  • “归鸟”:归巢的鸟儿。
  • “皋陇”:山岗上的小径。
  • “云轩”:云中的楼阁,形容高远的景色。
  • 整句诗描述了一幅清晨的景色,诗人在山岗上散步,看着归巢的鸟儿和远处的天空。
  1. 人传有兵燹,焚劫痛烦冤。 (门巷走狐兔,墟里多游魂。)
  • “兵燹”:战乱。
  • “焚劫”:焚烧破坏。
  • “烦冤”:烦恼和冤屈。
  • “狐兔”:比喻逃难的人或者亡魂。
  • 整句诗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痛苦。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的同情。
  1. 老人竟高卧,何必寻桃源。 (愿乞甘棠枝,和月种田园。)
  • “竟高卧”:最终选择高枕而卧,不再外出奔波。
  • “桃源”:传说中的理想世界,常被用来比喻理想的隐居之地。
  • “乞甘棠枝”:意思是希望得到一棵甘棠树的树枝来种植,象征着寻求一个安宁的地方。
  • “和月种田园”:在月光下种田务农。
  •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找到一个像桃花源一样的理想地方,在那里过上宁静的生活。
  1.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通过对比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外部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