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升堂旧不斜,幽居浑似杜陵家。
五株桃树当春草,一带溪流入浣花。
每自放船歌白苎,也从漉酒脱乌纱。
风流更忆瀛洲客,应献安期枣似瓜。
【解析】
这是一首写隐士的诗,描写了诗人与玉山隐士的交往。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表达了对隐者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第一句“小径升堂旧不斜”中,“小径”、“升堂”,都是虚笔,是说诗人自己走过的山路;“不斜”则写出了道路的直率。
第二句“幽居浑似杜陵家”中,“幽居”是说杜甫住的地方,“浑似”则写出了诗人对隐者的倾羡之情。
第三句“五株桃树当春草”中,“当”字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感。
第四句“一带溪流入浣花”中,“一带”一词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而“入浣花”则写出了溪流的流向。
第五句“每自放船歌白苎,也从漉酒脱乌纱”,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
第六句“风流更忆瀛洲客,应献安期枣似瓜”中,“瀛洲”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山,“安期枣似瓜”一句,则是诗人想象中的仙境之果,写出了他对于仙人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译文:
小路上我走过许多地方,可是只有这条小道才没有歪斜。我的住处十分幽静,很像杜甫的故居。我见过五棵桃树当春天的野草,一条小溪流过我住的地方。我常常自己划船唱歌,唱着“白苎裙”。我也经常到溪中去捞取水草,洗去身上的污垢。我非常羡慕那位隐居瀛洲的人,他应当献给安期枣子,就像送给瓜果一样。
赏析:
此诗以隐士自比。开篇即言“小径升堂旧不斜”,意谓隐居生活,自有其清闲雅致之处。“幽栖”二句写景,写诗人见到的隐者住处,与杜陵家无异;而“当春草”三字,又写出了春天的气息,与杜甫当年住地相合。后四句写诗人与隐者的交往,表现了他对隐者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对隐者生活的羡慕。整首诗语言平淡、自然,但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