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每北上,常翛然独往来,一与人同,未免屈意以循之,殊非其性,杜子美诗: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子美真可语也。昨自瓜洲渡江,四顾无人,独览江山之胜,殊为快意。过浒墅,风雨萧飒如高秋,西山屏列,远近掩映,凭栏眺望,亦是奇游,山不必陟乃佳也。

《归程小记》是一篇记述作者北行途中见闻的记叙文。全文可分为四段:首段写作者在北行路上,常常“翛然独往来”,不愿与人同游,但一旦与人同行,又不免屈就;次段写作者自瓜洲渡江后,独自览江山胜景而感到快意;第三段写作者经过浒墅时,被风雨萧飒的景象和西山屏列、远近掩映的景致所陶醉;末段写作者对山不必登高乃佳的感慨。

第一段(“予每北上”八句)

“予每北上,常翛然独往来。”开头四句写自己北行时,喜欢独自一人往来于山水之间。

“一与人同,未免屈意以循之,殊非其性。”意思是说,如果与别人一起行动,就要委屈自己去顺应他们,这与我的性格不合。

“杜子美诗: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引用了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诗句:“眼前无俗物,身后有余清。”“多病也身轻”一句,是对杜甫诗句的理解。杜甫在这里说自己没有世俗之物可以干扰,身体虽病而却很轻快。作者在这里用此句来表达他喜爱独自游览的心情,认为这样才合乎自己的性情。

第二段(“昨自瓜州”二句至“亦为奇游”)

“昨自瓜州渡江,四顾无人,独览江山之胜,殊为快意。”这两句是过渡到下一段的伏笔,交代自己是在昨天从瓜州渡过长江后,四下无人,于是独自欣赏起江南美丽的山水风光,感到非常快意高兴。

“过浒墅,风雨萧飒如高秋,西山屏列,远近掩映,凭栏眺望,亦是奇游,山不必陟乃佳也。”这里写自己在经过浒墅时,遇到风雨萧瑟、景色凄清的高秋天气,这时只见西山层层叠叠,远望有如屏风般地遮挡着远处的景物,凭栏远眺,也是一次难得的奇遇。“山不必陟乃佳也”一句写出了作者的感慨。他认为,只要登上高山,就能看到更美好的景色,而不一定非得登上更高的山峰不可。

第三段(“过浒墅”以下五句)

“过浒墅,风雨萧飒如高秋,西山屏列,远近掩映,凭栏眺望,亦是奇游。”本段是第一段的继续发展,描写了作者在经过浒墅时,遇到的风雨萧瑟、景色凄清的高秋天气。这时只见西山层层叠叠,远望有如屏风般地遮挡着远处的景物,凭栏远眺,也是一次难得的奇遇。

“山不必陟乃佳也。”这句是全篇的主旨所在,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不必攀登即能领略到美景的独到见解。

第四段(结尾四句)

“山不必陟乃佳也。”最后四句总结全篇,点明主题,表明作者认为只有不拘形式、随兴所至地去游览,才能领略到最真实的自然美景。

赏析:

本文通过对作者北行途中见闻的记叙,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文章开头四句,描绘出作者独自行走在山水之间的自在与惬意;接着通过引用杜子美诗中的句子,进一步表达自己喜爱独自游览的心情;然后转入正文,详细描写了自己在经过浒墅时,遇到的风雨萧瑟、景色凄清的高秋天气以及西山层叠叠嶂、远望如屏风般的美丽景象;最后四句,则总结了全文的主旨,表明只有不拘形式、随兴所至地去游览,才能领略到最真实的自然美景。

整篇文章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通过对山水、风雨、季节等自然景观的刻画,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那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乐趣。同时,文章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文章还透露出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他认为,山水之美并非仅仅在于其壮观、险峻,更在于其平淡、幽静之中蕴含着无尽的韵味与生命力。这种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