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鸭池荒蔓草生,沙河如带绕孤城。
平淮事业谁能继,抚景令人恨不平。
【注释】汝宁:指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家乡河南荥阳。怀古:即咏史,借古人古事来抒发感慨。
【赏析】《汝宁怀古》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对汴水之畔的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不满的思想感情。
首联“鹅鸭池荒蔓草生,沙河如带绕孤城”,是写汴水上的景色,也是诗人眼中的汴城。“鹅鸭池”是指昔日繁华的汴水之上,曾经游弋着成群的鹅鸭,而如今却长满了野草丛生的池塘。诗人在这里用“荒”字来形容昔日的繁荣景象,表达出一种失落与悲凉的情感;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之情。“沙河如带绕孤城”,则是对汴城的进一步描绘。诗人将汴城比作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而这条河流就像是一条沙河一样缠绕在孤城之上。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汴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也暗示了它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
第二联“平淮事业谁能继,抚景令人恨不平”,则是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平淮事业”是指古代的淮河治理工程,它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项伟大的事业并没有能够继续下去。这里的“谁人能继”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传承的关切,也暗示了他对历史变革的无力感。而“抚景令人恨不平”则是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和批判。他看到眼前的景色,心中不免感到遗憾和不平,因为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继续进行那些伟大事业的结果。
第三联“平淮事业谁能继,抚景令人恨不平”中的“平淮事业”和“抚景令人恨不平”,都是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他看到了过去的成就,也看到了现在的困境,因此他感到遗憾和不平。这种遗憾和不平不仅仅是对历史变革的无力感的体现,也是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反思和批判。
这首诗通过对汴城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变革的无奈、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和批判。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历史和现实都抱有希望和期待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革的无力感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