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铜柱亦堪危,未说天骄扰汉池。
虎穴横戈须此日,龙沙拔帜定何时。
通蛮久绝唐蒙使,凿岭犹烦马援师。
诸省壮丁输挽尽,无由四海息疮痍。
【注释】
扶桑:指太阳,传说中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故称。铜柱: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在今云南大理设郡,立“西南夷君长之碑”于苍山洱海间的神祠旁,并刻上“益州牧、西夷校尉印”,这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郡县制”。天骄:指北方游牧民族,这里泛指敌人。汉池:汉朝在今四川成都一带所设置的郡县。唐蒙:西汉时的大臣。通蛮:泛指与南方少数民族的交往,这里指和南诏的关系,因为唐朝和南诏是敌对关系。凿岭:泛指打通山岭的道路,这里指打通通往岭南的道路。
【赏析】
此诗首联两句写对敌情的估计,认为南诏虽强大也不足为虑,而应集中力量对付吐蕃。次联两句说吐蕃虽然猖狂,但终究会失败。颔联两句以“虎穴横戈”“龙沙拔帜”形容战斗的激烈,用典突出了战斗的艰苦。颈联两句说打通道路,使内地与边疆地区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有效地打击吐蕃的进攻。尾联两句说由于长期与吐蕃作战,已经耗尽了人力物力,没有精力再顾及其他问题了。全诗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