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竹经冬青不乱,高枝自可宿鸾凰。
那无求仲同幽径,喜有王猷共野堂。
翠袖天寒愁自倚,黄陵道远怅谁将。
七贤六逸豪游地,矫首长云思杳茫。
【注释】
谷日观小园梅竹次彭秀才庠二首:在《全唐诗》中没有记载“谷日”这个景点,所以此诗可能是作者在游览其他风景名胜时所写。小园:即小园林。次:停留。彭秀才庠:彭秀才,这里指彭汝砺;庠,是古代的学校,此处指彭汝砺的家。
数竹经冬青不乱:竹林经冬而青,不杂乱无章。
高枝自可宿鸾凰:高树枝条上可以栖息鸾和凤凰。
那无求仲同幽径:那无求子,指张仲师,他喜欢幽僻之处。
喜有王猷共野堂:高兴有王献之与谢安同游野外亭台的情景。
翠袖天寒愁自倚:翠袖(指女子)因天气寒冷而感到愁苦,独自依着栏杆。
黄陵道远怅谁将:黄陵,即湘水,在今湖南境内。黄陵道远,令人惆怅。
七贤六逸豪游地:七个贤士和六个逸人,都是爱好游历的人。
矫首长云思杳茫:矫矫长身,意气飞扬,思慕遥不可及的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观赏小园梅竹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之情。
诗歌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的画面。诗人置身于一个小园林之中,只见那些竹子在冬日里依然保持着绿色,没有丝毫杂乱的迹象。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古人所说:“竹含新色,雪映素华”(宋·苏轼《咏竹》)。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无疑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愉悦的感觉。
诗人又转向了园中的梅树。他发现梅树枝条高耸,直插云霄,仿佛是一只待嫁的新娘,等待着良人的求婚。这种景象不禁让人联想到古诗文中所描述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的景象,两者都展现了大自然的美。
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在诗中写道:“高枝自可宿鸾凰。”这里的“鸾凤”象征着高贵和优雅,而“自可”则表示这些景物已经足够美丽,无需再添加任何修饰。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诗人的才情,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在诗中写道:“那无求仲同幽径。”这里的“无求子”指的是张仲师,他喜欢幽僻之处。他的这种喜好与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充满了趣味和深意。
诗歌转向了诗人自身的感受。他发现周围的景色虽然美好,但却无人欣赏。因此,他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上,以寄托自己的哀愁。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更加真实和感人。
诗人将视线转向远方。他认为黄陵道太远,难以跨越,因此只能叹息。这种表达方式既显示了诗人的豁达,也体现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因为只有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