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谢朝簪栖野径,漫携藜杖立江楼。
虚无烟雨愁中合,想像湖山意外浮。
幸有棣花得相媚,那无萱草为忘忧。
春原痛洒松楸泪,霜发晨梳忽半头。
注释:
伯兄以首春次文学彭君庠三诗垂示敬和志感
久谢朝簪栖野径,漫携藜杖立江楼。
虚无烟雨愁中合,想像湖山意外浮。
幸有棣花得相媚,那无萱草为忘忧。
春原痛洒松楸泪,霜发晨梳忽半头。
译文:
长久地谢绝朝廷的官职,隐居在野外小径。
偶然拿起藜杖站在江楼上。
虚无的烟雾与雨水交织在一起,愁绪之中自然融合。
想象中的湖光山色在远处浮动。
庆幸能有像棣萼一样的花卉相互欣赏,怎么能没有像萱草一样让人忘却忧虑。
春天的原野上悲痛地洒落了松树和楸树的泪水,早晨梳洗时发现头发已经花白了一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的一首答赠词。诗人以“久谢朝簪”开篇,表达了自己辞官归隐的决心。随后,他描述了自己闲居生活的场景:拿着藜杖站在江楼上眺望远方的山水景色。这里的“藜杖”和“江楼”都是诗人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代表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人转向内心的情感世界。他在烟雾蒙蒙的雨中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愁绪,这种情绪似乎与他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共鸣。同时,他也想象着湖光山色在远方浮动的景象,这既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再次表达了他的感慨:庆幸能够拥有像棣萼和萱草这样的花卉来互相欣赏,而不必像那些忘忧的人那样无忧无虑。这里的“棣萼”和“萱草”都是诗人心中的寄托,它们代表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内心情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展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