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论兵堪弃繻,中年守郡竟投符。
玉关人老无徵节,铜柱功成有谤珠。
梦远江湖心独苦,身辞罗罻道何拘。
冥冥花月金牛夜,好理残墟种白榆。

【注释】

论兵:研究军事。

投符:指用符节授予太守的职权,为汉制所重,故称“守郡”。

徵节:征召的文书。这里指被召去任职。

铜柱:指南中的古铜柱,相传汉武帝时在滇池设益州郡,铸铜柱作记号。

谤珠:诽谤的珍珠,比喻谗言。

罗罻(yù):罗网,比喻束缚。

冥冥:夜深。

金牛:即金星,古人常以它来象征月亮,如《诗》云“月离于毕,衣绣裳衣。”

残墟:破败的城郭。

种白榆:喻培植人才或建立事业。

【赏析】

这两首七律是诗人对聂文蔚先生出狱南归的赠诗。聂文蔚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部下的著名将领。这首诗就是诗人对他的劝勉与祝愿。

第一首前两句,说年轻时就研究军事理论,到中年以后才真正懂得了作战的真谛,并把这一真谛运用到了实际的战场上。这后一句的意思是说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战绩,但仍然受到了朝廷的猜疑和忌恨,甚至有人给他加上诽谤的罪名,把他诬称为“谤珠”,把他看作是一个有诽谤之语的罪人。

第二首的前两句,写聂文蔚出仕以来,一直受到朝廷的排挤和迫害,以致他失去了自己的官职,不得不离开京城,回到故乡去了。这后两句,写聂文蔚离开京城后心情郁郁,感到前途渺茫,而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

两首诗的结句,都写聂文蔚回到故乡后的心情和抱负。第一首是希望他能在故乡继续培养人才,建功立业;第二首则是希望他能够摆脱朝廷的束缚,自由施展自己的才干。

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简练、含蓄蕴藉。前两句写自己对聂文蔚的劝勉,并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少日”“中年”两个时间概念加以表现,既表明了两人年龄相差不大,又表明了时间的推移。第三句写聂文蔚被诬陷,也不直言其罪状,而是说“无徵节”,即没有招揽贤士的意思,这就巧妙地暗示了他被朝廷所忌。后两句写聂文蔚离开京城后的心情,也采用了这种写法。最后两句则直接写对聂文蔚的期望,也是含蓄蕴藉,不落俗套,很有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