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忆名山北岸冠,天风海日振穹峦。
金庭景倒三千界,玉栈云飞十八盘。
九节自携青竹杖,三花谁扫碧霞坛。
翛然下览众山小,矫首苍茫六合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登泰岳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夙忆名山北岸冠,天风海日振穹峦。
“夙忆”表示长久以来的渴望,“名山北岸”则是指泰山这座名山位于北方。这里的“天风海日”形容大自然的壮观景象,而“振穹峦”则意味着这些景色在天空中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金庭景倒三千界,玉栈云飞十八盘。
“金庭”指的是泰山的南天门,而“玉栈”则指通往南天门的石阶。这里通过“景倒三千界”和“云飞十八盘”两个形象的比喻,将泰山的美丽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

九节自携青竹杖,三花谁扫碧霞坛。
“九节”可能是指某种具有九个节段的特殊杖,而“青竹杖”则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一种道具,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三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场景或事物,而“碧霞坛”是道教中的一个著名场所。这里通过“自携”和“谁扫”两个动作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欣赏之情。

翛然下览众山小,矫首苍茫六合宽。
“翛然”是一种超脱物外、自在逍遥的状态,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登临泰山时的心境。“下览众山小”则意味着站在高处向下俯瞰时,其他山峰都显得微不足道。而“矫首苍茫六合宽”则描绘了诗人抬头远眺时,看到的广阔的天宇和大地景观。

赏析:
这首诗以泰山为题,通过对泰山的自然景观进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为诗歌增添了不少韵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特点,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