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鳣早兆知先应,双鲤忽传问所如。
江上未追元礼棹,山中空策少游车。
芙蓉秋老芳谁采,鸿雁天高影自疏。
欲赠夫君千里道,翻持杂佩渺愁予。
【注释】
1.赠郑节推二首:题下原注:时郑邕守毗陵(今江苏常熟)。
2.三鳣:指鱼,古时以鱼为吉祥之兆。三鳣早兆知先应,谓鱼在江上游动,预兆着有喜事到来。
3.双鲤:即双鲌(fù),一种大鲤鱼,传说中能传书。双鲤忽传问所如,谓鱼在江上传书。
4.元礼:汉桓帝刘志的乳名,字孟侯,河内温县人。《后汉书·党锢传》载“李膺、陈蕃共折窦武,……党人为之语曰:‘有鹿荡陂,朱衣驰逐;莫邪干将,于彼何益?’”此借指友人张俭。
5.少游:东汉严光,字子陵,曾为富春长山阳令(今浙江安吉),因事被贬为富春长山县吏,后来弃职归耕。
6.芙蓉:荷花。秋老芳谁采,意谓荷花虽美,却无人采摘。
7.鸿雁高飞天高远,影自疏:比喻自己像鸿雁一样,远离故土,飘荡在外。
8.欲赠夫君千里道,翻持杂佩渺愁予:意为想赠送你千里迢迢的礼物,却又拿着这些杂物感到惆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诗中的佳作。
首句“三鳣早兆知先应”,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三鳣(zhan)是指鱼,三鳣早兆指的是鱼在江上游动,预示着喜事即将发生。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达对友人即将到来的消息的喜悦心情。
第二句“双鲤忽传问所如”,则运用了谐音和象征手法。双鲤指的是双鳍鲤鱼,传说中它能传递书信。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来表达对友人即将到来的消息的期待和喜悦。
第三句“江上未追元礼棹”,“元礼”是汉代著名人物,曾任九江太守。这里借用“元礼”的名字来表示对友人的敬爱之情。而“未追”则表示诗人并未亲自前往迎接,而是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祝福和祝愿。
第四句“山中空策少游车”,则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少游指的是东汉初年著名的隐士严光。这里借用“少游”的名字来表示对友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而“空策”则表示诗人无法亲自陪伴友人离去,只能留下空手告别。
第五句“芙蓉秋老芳谁采”,则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芙蓉是一种美丽的花卉,但诗人用它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和美貌已经逝去,无人欣赏。这种比喻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第六句“鸿雁天高影自疏”,则是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鸿雁是一种高飞远翔的鸟类,在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生活状态。而“天高”则表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越来越深。
最后一句“欲赠夫君千里道,翻持杂佩渺愁予”,则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这里借用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诗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同时,“杂佩”也代表着诗人身上的种种美好品质和才华。而“渺愁予”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和忧虑。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深情厚谊。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