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犹迁客,孤踪愧俗人。
长缄存后舌,乍保爨余身。
楚泽云千里,春城月半轮。
潜夫潜未得,飘泊损天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十载
十年的时光
犹迁客,孤踪愧俗人。
仍被贬谪为客官,感到惭愧与众人不同。
长缄存后舌,乍保爨余身。
长久地保持沉默,暂时保护自己的性命。
楚泽云千里,春城月半轮。
在楚国的湖泽上云彩飘荡了千里,春天的城池上月光洒满了半轮。
潜夫潜未得,飘泊损天真。
但隐居的人没有获得成功,飘泊生涯已经消磨了纯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公元760年代的作品。当时,杜甫因为受到权贵排挤,被贬到四川成都附近的地方担任一个小小的官职。他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相当艰难,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诗的前两句“十载犹迁客,孤踪愧俗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长期被贬为客官的不满和对普通人的同情。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那些被贬为客官的人们的处境,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愤慨。
接下来的诗句“长缄存后舌,乍保爨余身”则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沉默和自我保护。这里,“缄存后舌”意味着诗人选择沉默不语,以此来保护自己;而“乍保爨余身”则是指诗人暂时保护了自己的性命。
最后两句“楚泽云千里,春城月半轮”则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所见的景象。这里的“楚泽”指的是楚国的湖泽,象征着诗人的家乡;“春城”则是唐朝的一个城市,象征着诗人所在的成都。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异乡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困境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权贵阶层的不满和对普通人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