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郭围屏十八里,尚湖华荡舒其前。
山明水丽照斜日,一片天池千朵莲。
【注释】
白雀:指白鹭,一种水鸟。返棹:回船。李王二子:指唐代诗人李翱、李贺兄弟。余:作者自称,这里是指白居易。《全唐诗》卷六五○有《过虞山送李十八侍御之润州,时闻李十八将游华岳》诗,“虞山”当为润州的别称,故知此处是白居易与李贺同游虞山。作:即题。四绝句:《旧唐书》卷一八七记:“白乐天每作一篇歌诗,好事者多相和焉,由是乐天诗文益盛。”此篇即为其中一首。郭:外城。围屏:护城河。虞山:今名虞岭山,在苏州市西南。尚湖:在苏州市西南约二十里的地方,又名太湖,是吴中胜景之一。华荡:华光荡。华光荡,一名华亭荡,在苏州城南。舒其前:展开它的前面。山明水丽:山水明媚秀丽。照斜日:倒映着斜射的阳光。一片天池:一片汪洋的水塘,形容湖水浩渺。千朵莲:千朵莲花竞放。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首联写诗人从苏州城出发,沿着城外护城河的东岸,一路观赏着虞山风光。第二联写虞山风光之美,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以灵性,形象地写出了虞山的秀美。后两联写虞山之水,水清如镜,倒映着夕阳,又有许多荷花点缀其间。
首联“绕郭围屏十八里,尚湖华荡舒其前”,点出虞山的地理位置,虞山在苏州城的东北角,而城郭则环绕于虞山之南,所以虞山又称尚湖华荡。这两句既点明了虞山的地理方位,也暗示了虞山的自然美景。接着“山明水丽照斜阳,一片天池千朵莲”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山明水丽”形容自然景物明丽动人;“照斜阳”则是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以灵性,形象地写出了虞山的秀美。“一片天池千朵莲”这句更是把虞山比做一面镜子,把水面上的荷花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天池”。这两句既描绘了虞山的景色,又展现了诗人对虞山的喜爱之情。
颔联“山明水丽照斜阳,一片天池千朵莲”中的“山明水丽”形容自然景物明丽动人;“照斜阳”则是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以灵性,形象地写出了虞山的秀美。“一片天池千朵莲”,把虞山比做一面镜子,把水面上的荷花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天池”。“一片”二字写出了水面宽广无际,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千朵莲”则是通过数字来表现荷花之多。整句诗不仅描绘了虞山的景色,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虞山的喜爱之情。
尾联“白雀返棹李王二子送余过虞山下作四绝句”,写诗人在游览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名叫李王二子的好友。他们热情地邀请诗人一同游玩,于是诗人便乘坐小船返回船上,继续游览虞山。最后两句“白雀返棹李王二子送余过虞山下作四绝句”,则是诗人在游览结束时,留下了这首诗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