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江头白鹭飞,江花采罢湿罗衣。
侬家住在长干里,自唱莲歌伴月归。
注释:
月出江头白鹭飞,江花采罢湿罗衣。
我家住的地方长干里,独自唱歌伴随着月光回到家。
译文:
月亮从江面升起,白鹭在江边飞翔,采来的江花洒在身上,衣服都湿透了。
我家就住在长干里,夜晚独自唱歌陪伴着明月回家。
月出江头白鹭飞,江花采罢湿罗衣。
侬家住在长干里,自唱莲歌伴月归。
注释:
月出江头白鹭飞,江花采罢湿罗衣。
我家住的地方长干里,独自唱歌伴随着月光回到家。
译文:
月亮从江面升起,白鹭在江边飞翔,采来的江花洒在身上,衣服都湿透了。
我家就住在长干里,夜晚独自唱歌陪伴着明月回家。
``` 子夜四时歌其二 北风昨夜来,大雪忽三尺。 不愁送侬寒,但愁断炊迹。 注释:北风呼啸而至,一夜之间大雪纷飞,积雪竟有三尺厚。我不怕寒冷,担心的是这突如其来的大雪会阻断你的生计。 译文:北风在夜晚突然来临,一夜之间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雪深达三尺之多。我并不担心这寒冷的天气,我担心的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可能会中断你的生计。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北风和大雪的猛烈,表达了诗人对人们生活的关切
【注释】 长安道:长安城的道路。 驰道:皇帝所走的车行道,两旁有树荫,路侧种花。 双阙:指汉代长安城内的两座门楼,即南、北宫的门。 黄金丞相阁:指汉丞相府邸。阁在长安城南,是丞相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五侯台:指汉成帝时,王氏权贵把持政权,设置“五侯”,在长安城西为王氏家族修建豪华府第,称为“五侯台”。 蹴(cù):踩;蹋。 香尘起:形容马蹄扬起的尘土像香气一样扑鼻而来。 翠幰(xiǎn)
这首诗是诗人追忆往昔,感叹时光荏苒,感慨自己年岁已高,不能再参与政事,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岁月和自己的无奈之情。 1. "射虎屠龙意气豪":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年轻时,我有着雄心壮志,如同勇士射杀猛虎,斩杀恶龙一样,充满了豪气。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英勇和自信。 2. "纵横年少见吾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在年轻时就以英勇著称,但在年老时,却很少看到有人能与我匹敌
【注释】 青山:青山绿水。 齐门:指齐桓公的宫廷,这里比喻高官显职。 长安:长安城,即今西安。 解:懂得、了解。 赏析: 此诗为追忆往事之作。诗人以“高枕”形容当年生活悠闲自得,以“空林幽鸟”形容当时身边没有人能与之共鸣。而如今,自己虽已老迈,却仍然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再次听到别人理解自己的声音,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首句中的“高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当年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注释】 清江:指流经襄阳的长江。 出:流出。 明月:月亮,这里指明亮的月光。 白:明亮洁白。 江花:江边的花朵。 寒:寒冷,凄清。 侬:你。 吹:吹拂。 侬歌:你唱的歌。 懊恼:烦闷、恼怒。 愁杀:使(人)十分烦恼。 欢:欢乐。 【赏析】 《大堤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绝,作于公元82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春。此诗描写了一位歌女在江边与情人相会的情景。首句“清江出明月”
【注释】 乌:这里指乌鸦,比喻诗人的恋人。侬家:你家门庭。 【赏析】 此诗是借咏物以抒怀。“西乌夜飞”即指乌鸣。乌鸣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爱情的一种意象,因为鸟鸣声凄厉,而其声音又与爱情中的思念之声相似。 首句“何处惊栖乌”,意指什么地方有乌鸦栖息呢?这是诗人在表达他的恋人所在之处。这里的“惊栖乌”是说乌鸦被惊扰了,四处飞行。 第二句“扑速忽飞去”,是说乌鸦突然飞走了。这里诗人运用了“扑”
燕山自古接胡沙,大有胡风入汉家。 小妇拍鞍能走马,儿童卷叶学吹笳。 注释: 燕山:燕山,即今天的河北省北部,自古以来就是胡地。 大有:非常、特别大。 胡风:指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气,也指胡人的风俗习惯。 卷叶:用树叶做成的乐器,类似于笛子。 赏析: 这首诗是王伯畴的作品,描绘的是燕山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诗中“燕山自古接胡沙”一句,展现了燕山与胡地的紧密联系,自古以来就有胡人居住于此
【注释】 《追昔感事八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此组诗共七首,作于元和四年(809年)秋。 玉蝀、金鳌:均为神话中的海龟或鳖类生物。蝀指龟,鳌指鳖。这里以龟鳖比喻诗人自己。夕阳:代指晚年。 风清海子碧波长:意思是风清月明,波光闪烁,映照着长河万里,景色宜人的辽阔海面。子:指“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鸣声凄切,古人常以之喻哀怨之情;也用来指大海。 荷花千顷无人采:意思是荷花盛开在广阔的池塘上
【注释】 1. 西内词臣:指唐玄宗时的宰相张说,他曾被贬谪到西内(宫名),后又被召回为相。2. 柏梁:汉武帝时曾建柏梁台,诗人以之自比。3. 天书:皇帝的诏书。4. 飞动:指诏书文辞华丽。5. 赏辉光:比喻诏书文辞华美。6. 谁怜:何人可怜?7. 一铗新丰邸:新丰是汉高祖刘邦故里,诗人自喻为新丰人。8. 弹尽秋风:指年老无成,只能弹琴消遣。9. 白发长:形容年老头发花白。 【赏析】
【注释】: 九塞:指边塞重地。大奏:奏乐。钧天:古代对天上的乐章或音乐的美称。法驾:帝王的车驾,借指朝廷。 【赏析】: 《追昔感事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 首联写秋日边关景色的宁静。“静狼烟”三字写出了边关的寂静与荒凉,而“秋”“狼烟”二字点出时间、季节和地点,为下联铺垫;“铁骑千营夜醉眠”一句则描绘出一幅军营夜晚景象
注释1:青楼,旧时妓院的别称。 注释2:日长深院小榴开,懒斗红妆傍镜台:日长天热,深宅大院中的石榴花已经开放了,主人懒得装饰自己的妆容,在梳妆台前徘徊不前。 赏析1: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夏日庭院景象,石榴花开,主人懒得打扮,只在一旁观望。诗人运用了“懒斗红妆”等词,表达了主人对外界的冷漠和对生活的淡泊。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现象,即女子对男子的疏远。 注释3:偏爱双双飞燕语,自开珠箔放归来
诗句:“春风吹石城,日日唤花开。” 译文:春天的风轻柔地吹过石城,每一天都在呼唤着花朵绽放。 注释:- 石城:此处可能是指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比喻某种坚硬、坚固的事物。- 日日:每天的意思。- 唤开:使……开放,唤醒。- 花上月:花朵上的月亮,形容花朵在春风中娇艳欲滴。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力。首句“春风吹石城”设定了整个诗歌的背景,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子夜四时歌其一 月寒蟋蟀鸣,独向空庭步。 金井双梧桐,花上有清露。 注释与赏析: - 月寒蟋蟀鸣,独向空庭步:描绘了月色寒冷,蟋蟀在空旷的庭院中鸣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独自漫步于空庭之中的孤独感。 - 金井双梧桐,花上有清露:描写了井边两棵梧桐树和花上的清露,展现了春日园林的美好景色。 翻译: 月光寒冷,蟋蟀在空旷的庭院中鸣叫;我独自漫步在庭院中,欣赏着井边的两棵梧桐树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注释】 秋日:指秋季;过:探望;子问:诗人的朋友,字曰。郊居:指在郊外的住所。百:多,指很多;叶舠(zhōu):小船;转:游;幽溪:隐僻小溪。灌木:小树丛;苍藤:青藤;夹岸:两岸;迷:迷蒙不清;一缕:一点,指炊烟。犬吠:狗叫声。柴门:用木枝和草等编成的简陋门,也称为篱门或竹篱门。忽:忽然;出:出现;竹丛西:竹林西面。 【赏析】 首联写诗人秋日访友,友人隐居深山,隐者居处偏僻
秋日过子问郊居二首 第一首: 映竹缘溪三两家,阴阴树影日将斜。 翩翩黄蝶穿疏蓼,唧唧秋虫语豆花。 注释与赏析: 1. “映竹”和“缘溪”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竹林和溪流构成了自然的背景。 2. “三两家”表现了村舍的稀疏,给人一种宁静、悠闲的感觉。 3. “阴阴树影”形容树影浓重,暗示着夕阳即将落下的情景。 4. “翩翩黄蝶”形象地描绘了蝴蝶轻盈飞舞的样子。 5.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被琴声所吸引,从而引发了对离别的深刻思考与怀念。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 第一句:“燕歌撩乱夜弦鸣”描述了一种嘈杂的声音扰乱了平静的夜晚。“燕歌”,通常指代北方的歌曲,具有某种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色彩,可能反映了某种特定的社会背景或情感氛围。“撩乱”一词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声音给人带来的不安和困扰。 译文:燕歌声声扰攘,夜半弦声不绝于耳。 - 第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