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鹯击众乌,众鸟无能为。
胡然坠蓬藋,自损风云姿。
虽称六羽翮,零落何所施。
蜂虿小有毒,螫人人不知。
昔为众鸟畏,今为众鸟欺。
既言覆其巢,又已攫其儿。
覆巢犹且可,攫子当如何。
哀哀三黄口,泣血纷滂沱。
好生上帝德,无乃伤天和。
谁为诉九阍,三面去网罗。
诗句解析及赏析:
第一首诗
注释与翻译:
- 鹰鹯击众乌: 比喻强者攻击弱者。
- 众鸟无能为: 表示其他鸟类无力对抗强敌。
- 胡然坠蓬藋: 形容情况突然而出乎意料。
- 自损风云姿: 自我损害其原有的风度和姿态。
- 虽称六羽翮: 虽然拥有华丽的羽毛(指翅膀)。
- 零落何所施: 如何处置这已无用的羽毛。
- 蜂虿小有毒: 比喻小恶也足以伤人。
- 昔为众鸟畏: 过去是其他动物畏惧的对象。
- 今为众鸟欺: 现在却被其他动物欺骗。
- 既言覆其巢: 已经说动了它们的巢。
- 又已攫其儿: 又夺取了它们幼小的孩子。
- 覆巢犹且可: 即便覆巢,仍可能有所挽回。
- 攫子当如何: 夺取子女将如何处理?
- 哀哀三黄口: 表达对无辜生命的哀悼。
- 泣血纷滂沱: 形容悲伤之至,哭泣如同大雨一样。
- 好生上帝德: 赞扬上天的好生之德。
- 无乃伤天和: 担心这种行为会伤害天地之间的和谐。
- 谁为诉九阍: 有谁会去向天帝申诉。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对比描述了鹰和鸠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被欺压的同情以及对强大者滥用权力的批判。通过描述鹰的捕食行为,反映出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人类自身的潜在危险。同时,诗中的“哀哀三黄口”等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弱小生命无法逃脱悲剧命运的深切悲哀。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寓意的诗歌。
第二首诗
注释与翻译:
- 鹰鹯击众乌: 继续用鹰鹯攻击众鸟的比喻。
- 胡然坠蓬藋: 形容结果出人意料。
- 自损风云姿: 自毁其原有的风采和尊严。
- 虽称六羽翮: 尽管拥有美丽的羽毛。
- 零落何所施: 如何处置这些无用的羽毛。
- 蜂虿小有毒: 比喻微小的恶意也能造成巨大的伤害。
- 昔为众鸟畏: 曾经是其他鸟类敬畏的对象。
- 今为众鸟欺: 现在却变成了其他鸟类欺凌的对象。
- 既言覆其巢: 已经破坏了它们的家园。
- 又已攫其儿: 又夺走了它们的孩子。
- 覆巢犹且可: 即使覆巢,仍有机会重建。
- 攫子当如何: 夺取孩子的行动将如何收场?
- 哀哀三黄口: 表达对无辜生命的深切哀悼。
- 泣血纷滂沱: 形容悲伤之极,泪水如雨般倾泻。
- 好生上帝德: 赞颂上天赋予万物的生命之恩。
- 无乃伤天和: 担心这种行为会破坏天地间的和谐。
- 谁为诉九阍: 有谁来向九天之上申诉这一不公?
赏析:
这首诗进一步展示了鹰和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揭示了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可能带来的后果。诗中对鹰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它的凶猛和狡诈,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定位,即既是自然的主宰者,也可能是自然的敌人。通过描绘鹰的攻击行为及其对弱小的影响,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思考。此外,“哀哀三黄口”等句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弱势生命的同情与悲悯,以及对世界和谐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