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春条缓,鳞鳞野水肥。
疏云飘雨白,缭绕鹭丝飞。
注释:春天的柳枝在微风中缓缓摇曳,田野中的溪水显得更加丰盈。飘洒着雨丝的天空下,成群的白鹭在盘旋飞翔。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田园风光图。开篇“转转春条缓”形象地勾勒出柳树摇曳生姿的景象,而“鳞鳞野水肥”则描绘了田野中溪水的丰盈景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转转春条缓,鳞鳞野水肥。
疏云飘雨白,缭绕鹭丝飞。
注释:春天的柳枝在微风中缓缓摇曳,田野中的溪水显得更加丰盈。飘洒着雨丝的天空下,成群的白鹭在盘旋飞翔。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田园风光图。开篇“转转春条缓”形象地勾勒出柳树摇曳生姿的景象,而“鳞鳞野水肥”则描绘了田野中溪水的丰盈景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译文: 六经责我开生面, 七尺从天乞活埋。 注释: - 六经:指的是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和《春秋》。这里用“责”字,表示对作者的期望和要求。 - 我:指王夫之自己。开生面:打破旧有的观念和限制,提出新的观点和思想。 - 七尺:古时人身高以七尺为标准。从天乞活埋:从天空中乞求活下去
【注释】 寒月迥:皎洁的月色。迥:明亮,皎洁。 旖旎:柔和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片影但惊孤叶坠:一片月光只惊动了树上的落叶。孤:单。 数峰无那晚烟残:无数山峰没有晚烟的笼罩。无那,无可奈何。 略似梦中看:有点像在梦中看到的。 深伫立:久久地站立。 清露沁肌寒:清冷的露水浸润肌肤感到寒凉。沁肌,渗透肌肤。 药灶松风初淅沥:药炉上的松木柴火发出的声响刚开始清晰。 竹窗梅影已阑珊
王夫之的《咏史二十七首 其一》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评价。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1. 箕子生传淇范:箕子是周朝末年的贤臣,他的出生地在现今的河南省淇县。传说中箕子因不满商纣王的暴政,而逃到卫国,并在那里留下了深刻的政治改革思想。这里的“传”字表明箕子的言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刘歆死击谷梁:刘歆是西汉末年著名的儒学家和学者
【注释】: 地坼天乖清泪竭:天地分开,感情无法维系。坼,分。 油卜罢春灯,寒砧谢秋节:用灯芯草在油里蘸上药末,燃烛驱除瘟疫;秋夜捣衣以报征夫之思。 宝带裂同心:古代夫妻的玉佩或金带,中间有穿孔,系着同心结。 他生就君结:来世再与你结为夫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情调哀婉的离别诗。 首句“长相思”直抒其意,表达出诗人与所爱之人永别的心情。 第二句“地坼天乖清泪竭”
忆江南·寒夜读书 寒月迥,风袭读书帷。 砚滴摇光分碎玉,镫花随影落琼芝。 历历记当时。 注释: 寒月:寒冷的月光。 迥:广阔、高远。 风袭:风吹袭卷。 读书帷:书房里的帐子。 砚滴:砚台滴水的声音。 摇光:月光晃动的样子。 碎玉:形容月光像碎玉一样闪烁。 镫花:灯花,指烛光。 随影:随着灯光摇曳。 琼芝:美玉,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人已老: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人已经老了
注释:狄青不是万人敌,韦皋也不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学着击打鹰和鹯来夸耀自己的才能,但却不知道这是黄雀在生灾难。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自命不凡、自恃有才之士的不满和批评之情。诗中以狄青和韦皋为例,指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才能,但并不是真正能够胜任大事的人物。诗人认为,真正的英雄应当像黄鹄一样,不与鹰鹯争高下,而是应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同时,诗人也提醒这些人,不要过于自傲,否则可能会招来灾祸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望江南 木意四”是全诗的第一句,从字面意思来看,“木”字有多重含义,可以指代树木,也可以指代诗人自己,还可以指代江南。“四”字在这里应该是指代作者对江南的四次忆念之情。“江南忆,霞采映江波。”这句诗的意思是:怀念江南,那里的景色如霞彩般美丽,映照在江面上。其中“忆”字点明了主题。
【译文】 在月光下遥望远方,剑光如蓉花绽放寒光三尺。弓影斜映半轮月亮,豪情激荡令人悲笳响起。回首处平沙漫漫,雪窖天高雁群飞过。琼楼暗影难挡妖蟆,白发人已两鬓霜白。 【注释】 1. 寒月迥:寒月高远明亮。 2. 属:指向。 3. 剑吐蓉光:指宝剑发出冷光。 4. 剑垂蟾影:指宝剑下垂,月光如蟾蜍般投射出影子。 5. 豪气动悲笳:豪气冲天地动,让人悲笳响起。 6. 幂历:形容视线模糊不清。 7.
【诗句释义】 芦展霜英,蓼开红粟,三分秋在堪怜。 芙蓉木未,午压绛痕鲜。 似欲将人共醉,何须问、谁健他年。 吹不去,当头皂帽,直上有青天。 飞仙曾授我,汝南真诀,壸里清元。 已住云山,绝顶芸尽芝。 田何处更寻高,巘累芒、鞋竹杖横。 肩凝眸处,齐州数点,万里罩平烟。 【译文】 芦荻展开霜雪般的花絮,蓼花开得如火如荼,秋天的三分之一就在这凄迷中了。 芙蓉还未开放,但午压的花朵鲜红鲜艳。
惊风淅沥渐无声。恰泠泠。早盈盈。促拍悲丝、转入凤笙清。 唤醒梅花月下梦,看咫尺,有瑶京。人闲何用久留情。晓风轻。晓烟晴。流水斜阳、莫惜玉山倾。 解释消沈千种恨,明镜里,鬓丝横。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首句“惊风淅沥渐无声”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伤的氛围。接着
注释:垂柳刚刚沐浴过春雨,显得更加嫩绿。微风轻拂着水面,轻轻荡漾着。 译文:垂柳刚刚沐浴过春雨,显得更加嫩绿。微风轻拂着水面,轻轻荡漾着。 赏析:此诗描绘的是初春景象。首句写垂柳,“弱柳”,点出时令是春天;“新润”,点明刚洗过雨,还带着雨水的清新;“垂”,写出了垂柳的姿态。第二句写春风拂面的感觉。第三句写水面上漂浮的树叶,“濲波”,指风吹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第四句写水中的倒影。全诗语言优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乍暖回亭午”,初春时节天气渐暖,阳光和煦地洒在庭院中。诗人从亭子中走出,来到院子里,抬头望去,只见云气低垂,似乎连叶梢都给遮蔽了;“轻云将雨足,侵入夕阳西”,微风送来阵阵细雨,仿佛是天公故意把雨水洒到地上,好让太阳西沉。“将”字用得很形象,写出了雨势的轻柔。 【答案】
【注释】 莲:百合。 繇(yá)来:历来。 千种:指许多种植物。 开:开放,这里比喻释放自己的思想感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百合的“含”喻人的心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首句中的“浓”,字义双关,既形容花瓣颜色鲜艳浓丽,又形容花蕾饱满圆润;次句的“素养胎”,是说百合的花朵在未开放时,就已孕育着丰硕的果实,暗喻人的思想感情就像花蕾一样,在未被外界事物所触动之前
注释:稻谷生长得绿油油的,平田与山坞相接。桥下的流水声,如同龙王昨晚下了一场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宁静、和谐、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色。首句“稻亩绿茸茸”,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稻田的绿色景象,形象地展现了稻田的翠绿和茂盛。次句“平田接回坞”,进一步描绘了稻田与山坞之间的紧密联系,使画面更加生动。第三句“桥下流水声,龙湫昨夜雨”,通过对声音的描绘
【注释】 入山来:指从山林里归来。所栖伏:栖息的地方。林谷:山中树林和山谷。三百里中:指山林方圆三百里之广。小:微小。丘壑:山间沟壑。辄(zé):就。畅然欣感:高兴得痛快淋漓,感慨满怀。 【译文】 飞鸟在岭上翱翔,渐与山巅齐平。凝视着那悬崖绝壁的景致,它又转到了西边碧潭边。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山中幽深清静的景象图,抒发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人在归隐山林后,常常感到心旷神怡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读懂原诗,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注释等,从内容、情感、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苔冷千年绿”,苔藓生长了千年,依然保持着绿色的生机与活力;“春寒一片云”,春天的寒冷如同一片云彩笼罩着大地。这两句写苔藓和春天寒冷的气氛,表现苔藓在春寒中依旧生机勃勃的景象。“回襟避疏雨”,诗人把衣襟回转过来遮挡雨水,避免被风吹得淋湿。“人语不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