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弥盈盈不借春,千萧万瑟屯嶙峋。
水力未至溢浩淼,雄心仅可吞清贫。
张乐鼓瑟凭慰藉,巫娥湘后惘逡巡。
自然难释虚无恨,斜月流霜非有因。
【注】:
洞庭秋三十首:指杜甫的《秋兴八首》,这是组诗的第三首。
弥弥盈盈不借春,千萧万瑟屯嶙峋:《楚辞·九辩》中有“弥靡兮若流风之回雪”句。此谓秋景虽美,但无春意盎然之态。又“嶙峋”形容山石高耸突兀。
水力未至溢浩淼,雄心仅可吞清贫:水势尚弱,不足以泛滥成灾;而诗人的雄心壮志,也只能在贫困中求得些许慰藉。
张乐鼓瑟凭慰藉,巫娥湘后惘逡巡:以音乐作为慰藉的手段。“巫娥”,传说是湘夫人的别称,此借指屈原。
自然难释虚无恨,斜月流霜非有因:大自然的景物,无法排解诗人心中的虚无之感。
【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秋天,当时诗人正在夔州。这首诗写于公元758年深秋,时值杜甫客居夔州,他看到草木摇落,百川东流逝水,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咏叹自己身世和感慨国事的诗篇。
首联:“弥弥盈盈不借春,千萧万瑟屯嶙峋。”意思是说满眼望去,到处是一片萧条景象,没有一点春天的气息,满目苍凉,满目凄凉。
颔联:“水力未至溢浩淼,雄心仅可吞清贫。”意思是说虽然江水还没有泛滥成灾,但已经足以淹没一切,而自己只能忍受清贫的生活。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坚韧与毅力。
颈联:“张乐鼓瑟凭慰藉,巫娥湘后惘逡巡。”意思是说,尽管生活艰辛困苦,但诗人仍然会借助音乐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同时,他也在怀念着逝去的美好时光,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
尾联:“自然难释虚无恨,斜月流霜非有因。”意思是说,尽管诗人努力想要摆脱那些虚无的遗憾与愁绪,但最终还是无法释怀。因为那些遗憾与愁绪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他永远无法摆脱的负担。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忧虑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