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湘芷待行人,越海离情去鸟频。
数四乞归今始许,十年旅宦已全贫。
看山莫忆前时路,学道偏宜未老身。
惭愧天南旧桃李,东风三月不成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题目要求及注释和注解,然后根据注释内容明确诗句意思,把握情感态度;再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最后结合全诗主旨进行分析概括。此题中,“泽兰湘芷”、“海宪”是关键词。“泽兰”指泽芝、泽兰,一种香草,这里代指刘见颐;“湘芷”指湘山之草,一种香草,这里代指刘见颙。“海宪”指刘见颐的官职,即御史。“数四乞归”意思是多次请求归家。“十年旅宦”意思是十多年为官在外。“天南”是指南方,这里借指刘见颐的家乡。“桃李”指刘见颐的同辈友人,这里借指刘见颐的故人旧友。“东风三月不成春”,意思是说三月的春风已经过去,春天已经过了一半。

【答案】

泽兰湘芷待行人,越海离情去鸟频。数四乞归今始许,十年旅宦已全贫。看山莫忆前时路,学道偏宜未老身。惭愧天南旧桃李,东风三月不成春。

译文:

泽兰湘芷等待行人,越过大海思念之情倍增。多次请求回家才得允,十年为官已经贫困无钱。观赏山景不要记前路,学道要趁年岁未老。惭愧南方老朋友,东风三月不能成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远去的深情厚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

首句“泽兰湘芷待行人,越海离情去鸟频。”点明了送别的场景。这里的“泽兰湘芷”代指朋友,“行”字点明送别,而“越海”则表现了诗人远赴异地的情景。“离情”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去鸟频”则形象地刻画了鸟儿在诗人离去后飞回的景象。这两句既交代了送别地点和时间,又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眷恋之情。

颔联“数四乞归今始许,十年旅宦已全贫。”承接上联,表达了诗人多年来渴望归乡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的喜悦之情。“数四乞归”表明了诗人多次请求归家,而这次终于如愿以偿。然而,诗人却因此失去了财富,变得一贫如洗。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为官多年的艰辛,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颈联“看山莫忆前时路,学道偏宜未老身。”“看山莫忆前时路”,意味着诗人在观赏山水之际,不应过多地回忆过去的事情。这是因为过去的人事已经无法改变,所以诗人只能寄希望于未来。而“学道偏宜未老身”则是说学道修行应当趁年轻的时候,因为年老之后再学习道术就难以有成就了。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生活的积极态度。

尾联“惭愧天南旧桃李,东风三月不成春。”是全诗的总结。这里的“天南”是指岭南地区,而“桃李”则是诗人的故人旧友。诗人在送别之际,不禁感叹自己的境遇与友人的不同。由于自己一直未能有所作为,所以只能羡慕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人。而如今,春风已经过去,春天也已经过了一半,这更加深了诗人的失落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