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苦征役,乃是耳闻之。
今日苦征役,乃是亲见之。
昔时役苦犹可闻,今时役苦不可陈。
陈之不能罄苦辛,陈之有耳不汝闻。
陈之又恐长吏嗔,人宁犯虎勿犯吏。
猛虎杀人人立死,长吏杀人不得死。
上悬于天,下踏实地。
长吏徵夫直入庭,长吏徵夫不容停。
一户一月凡三徵,二户男成丁一丁。
上写年岁五十零,紫膛面色今黄青。
脚气浮肿心不宁,只得出门赴王程。
回头低向役妇陈,十家为甲五为邻。
不得脱身,不敢脱身,恐贻汝祸并他人。
前日畜鸡畜至今,乡秤曾秤重两觔。
卖之可得银六分,此鸡与汝办米薪。
薪难妇采,役难夫代。
哀哉先哲言,难保谁在谁不在。
翻译:
昔日的劳役征召,只是耳闻的。
而今日的劳役征召,却是亲眼所见。
往日的劳役之苦,尚能听到;
但今日的劳役之苦,却难以诉说。
难以完全表达我的辛苦和痛苦,只能通过耳朵,但你们不会真正了解我的感受。
我又怕长吏会责怪我们,人们宁愿触犯猛虎,也不愿意得罪官吏。
猛虎可以轻易杀人,而官吏却可以轻易杀害我们。
上达于天,下接地面,
长吏直接召集我们进入官署,长吏的命令不容置疑。
一家一月需三征,两个成年男子就要承担赋税。
年满五十岁的人已到退休年龄,但现在面色苍白。
脚气浮肿,心不能宁静,只好出去赶路去王家服役。
回头对家里的妇女说,十户人家编为一甲,五户人家为邻。
无法脱身,不敢脱身,恐怕连累你和你的家人。
前几天养的鸡现在还在,乡里称过斤两。
卖了它可以得到六分钱银子,这银子可以买些米和柴火。
柴火难采,劳役难代,哀哉先贤之言,谁保我们不在?
注释:
- 昔日苦征役: 过去经历过的劳役征召。
- 耳闻之: 通过听闻了解到。
- 今时苦征役: 当前正在经历的劳役征召。
- 昔时役苦犹可闻: 过去的劳役之苦还能听到。
- 今时役苦不可陈: 当前的劳役之苦难以诉说。
- 不得罄苦辛: 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辛苦和痛苦。
- 人宁犯虎勿犯吏: 人们宁愿触犯猛虎,也不愿意得罪官吏。
- 紫膛面色今黄青: 脸色由原来的紫色变为黄色青色。
- 脚气浮肿: 因劳累导致脚气和浮肿。
- 薪难妇采: 采集柴草非常艰难。
- 薪难夫代: 丈夫代为采集柴草。
- 前日畜鸡畜至今: 以前养过鸡,到现在还在。
- 曾秤重两觔: 用秤称重过两次。
- 卖之可得银六分: 把这只鸡卖掉可以获得六分银子。
- 此鸡与汝办米薪: 这只鸡可以用来支付米和柴火的费用。
- 薪难妇采, 役难夫代: 采集柴草艰难,代替丈夫做劳役也艰难。
- 哀哉先哲言: 悲哀啊,先贤的话。
- 难保谁在谁不在: 难以保证自己是否被免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揭露封建剥削压迫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从“昔时”到“今时”所遭受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封建官府残酷剥削人民的愤怒之情。全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