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维戊子,月建乙卯。
饥谨为灾,多食不饱。
当胃腕间,如虚若燥。
小妇不量,多病又恼。
薪贵于玉,人贱于畜。
一豕万钱,一妾斗粟。
见于陌者,藤行肿足。
路有死人,白茅不束。
濯濯者山,明星粲粲。
吁嗟广厦,雕梁析爨。
鸠居鹊巢,主人鼠窜。
不能鼠窜,朝夕供飧。
虽则供飧,犹怒不繁。
束刀入市,夺民之食。
驾言行迈,掳民供役。
千里不饭,中道绝息。
娥娥者妆,罗列成行。
几微失意,饮剑以亡。
或挞未死,逐出路傍。
见者吞泣,不敢匿藏。
莫高匪山,莫卑匪履。
行行行行,必有终止。
民之憔悴,莫甚于此。
哀哀苍天,乱何时已。

戊子歌

注释与赏析:

  1. 诗中提到“岁维戊子,月建乙卯”,这里的“岁”和“月”分别表示年份和月份。戊子年和乙卯月的组合是农历的一个特定组合,可能暗示着某种特殊的年份或月份。

  2. “饥谨为灾,多食不饱。”描述了在饥荒时期,人们因为饥饿而遭受灾难,但即使吃得很多,也难以感到满足。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

  3. “当胃腕间,如虚若燥。”指的是胃部空空如也,感觉像是空虚又像是干燥。这个描述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饥饿状态下的不适感。

  4. 接下来的句子“小妇不量,多病又恼。”指出年轻的妇人因为营养不良,容易生病,并且经常感到烦恼。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

  5. “薪贵于玉,人贱于畜。”这句诗表明在当时,燃料(薪)的价格比玉石还要昂贵,而普通人的价值则远低于牲畜。这种对比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

  6. “一豕万钱,一妾斗粟。”通过具体数字展现了当时物价的高昂。一头猪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而一个妾(妻子)只需要少量的钱。这种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7. 接下来的诗句“见于陌者,藤行肿足。”描述了在路上行走的人,因为缺乏营养而脚肿的症状。这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艰难程度。

  8. “路有死人,白茅不束。”提到了路边的尸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反映出当时的葬礼习俗可能并不重视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

  9. “濯濯者山,明星粲粲。”这里用“濯濯者山”来形容山的荒凉,而“明星粲粲”则形容夜空中星星明亮。这种对比描绘了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反差,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10. “吁嗟广厦,雕梁析爨。”感叹那些豪华的建筑,其精美的雕刻令人赞叹。但这同时也暗示了建筑背后可能隐藏的社会问题和个人的悲剧。

  11. “鸠居鹊巢,主人鼠窜。”通过比喻表达了主人因无力支付房租而被迫搬家的情景。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经济压力的反应和应对。

  12. “不能鼠窜,朝夕供飧。”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主人没有能力逃避,那么他只能在白天工作,晚上只能吃剩饭,体现了生活条件的限制和艰辛。

  13. 最后两句“束刀入市,夺民之食;驾言行迈,掳民供役。”描述了统治者利用权力控制市场,强迫农民为他们提供食物和劳力。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现象。

  14. 整首诗以“哀哀苍天,乱何时已”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混乱状况的无奈和悲哀。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同情和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