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勋名占上台,桐江烟水独徘徊。
谁知千载风尘后,不见云台见钓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及情感的理解把握。解答时,要借助对诗歌的朗读,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诗的意境、形象、技巧等角度去分析作答。此诗前两句写严子陵钓台的风光和历史,后两句写严子陵钓台的传说故事。“桐江烟水独徘徊”,描写的是严光垂钓处的景象;“云台见钓台”写的是严光垂钓处与云台山的传说,表达了后人对严光的敬仰之情。
【答案】
①严子陵钓台:指严光在桐江边隐居垂钓的地方。②诸将勋名占上台:指当年许多将军的功劳都记在了朝廷的台上。③桐江:指桐庐江。④烟水:烟雾笼罩的水波。⑤徘徊:徘徊留恋。⑥云台:古云梦泽东面有云台山,故云台又称云梦。⑦千载:千年岁月。⑧风尘:战乱。⑨不见:不曾见到。⑩见:被看见。
译文:当年许多将军的功劳都记在了朝廷的台上,桐江烟水独自流连徘徊。谁知千年后的战乱尘埃中,不曾见到云台却看到了钓台。赏析:这首诗是一首纪实性的怀古诗,诗人通过对严子陵钓台景物的描绘以及历史传说的追述,赞美了严光的高风亮节。首联先言当时的情况:“诸将勋名占上台”,“诸将”指的是汉初功臣,他们因功高被封为侯王,封国建在京师,故称诸将。他们的功绩被记录在朝廷的台上,而严光的事迹则湮没无闻,无人问津。“桐江烟水独徘徊”,写严光垂钓处的景象。“桐江烟水”即桐江上烟波浩渺的水,这里用来形容江面景色的迷蒙朦胧。“独”字,点明无人赏识。“徘徊”二字,既表现了严光的孤寂,也表现了严光的不屈。颔联写严光的故事:“谁知千载风尘后,不见云台见钓台。”这句说到了历史上的一个典故,即东汉末年,严光曾以高洁自持,不肯出仕,后来刘秀请他出山做官,他坚决推脱,于是乘船到会稽附近的桐江一带隐居,最后终于得到了赦免,被征召做了谏议大夫,但严光仍然坚持不就。“千载”二字,既指时间之久远,又暗含严光隐迹山林已很久了。“不见云台见钓台”,指严光虽曾出仕做官,但始终不忘本,最终选择了归隐。尾联写后人对于严光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