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边将谨防秋,宵旰何劳圣主忧。
早晚西征罢归士,衔枚无复室家愁。
【注释】
传闻: 传说,传言。边将:指驻守边疆的士兵。谨防秋: 防止秋天的风雨和寒霜对边境的侵袭。宵旰: 形容为国事操心劳苦,连天夜以继日地操劳。何: 为什么。西征: 指在西部边界进行军事征讨。罢归士: 指征伐归来的士兵。衔枚: 古代行军时口中含着枚子,以防发出声音。无复室家愁: 不再有家中妻儿老小因战乱而忧愁的事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江州后所作,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秋。当时,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唐王朝陷入混乱,朝廷内外一片惶恐不安。杜甫虽然年已七十岁,仍忧国忧民,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
首句“传闻边将谨防秋”,是说民间传说:戍守边疆的将士们担心秋天的风雨和霜雪会对边境地区构成威胁。这句诗表面上是在写民间传说的内容,实际上却是反映了当时边将们的心声;他们担心秋天的风雨和寒霜会危及边境地区的安全。这里的“传”字,既表明了民间传说的内容,又暗示了这些传说的真实性。
颔联“宵旰何劳圣主忧”,“宵旰”一词出自《诗经•小雅•小弁》中的“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彼硕人,终不忘之。”意思是早起晚睡,辛劳劳累,勤于政事。这里是说,皇帝为了国家的安危日夜操劳,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这既是对皇帝的赞美,又是对皇帝的忧虑。这里的“宵旰”并不是指皇帝白天处理政务,晚上休息;而是说皇帝为了国家大事而日夜奔波劳碌,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
颈联“早晚西征罢归士,衔枚无复室家愁”。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将来可能参加的一场战役——西征。这里所说的“西征”并非指历史上的西征,而是指平定安史之乱的战斗。诗人通过这一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宁的向往。这里的“衔枚”是一种口含短棒的口令,用于夜间行军,以免发出声响。诗人在这里使用了这一词语,既是为了强调行军的隐秘性,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厌恶之情。
尾联“无复室家愁”,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室家愁”指的是家庭中因战乱而造成的悲伤、忧愁。诗人通过这一诗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家庭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写民间传说、皇帝的操劳、战争的艰辛以及家庭的和谐等几个方面,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的美好愿景。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是杜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