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云山独自依,寻青偶尔出霏微。
禅房尚贮三升粟,正待天南放鹤归。
湛甘泉内翰使安南还访予西樵适予出不值
一月云山独自依,寻青偶尔出霏微。
禅房尚贮三升粟,正待天南放鹤归。
注释:
湛甘泉:指湛若水,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甘泉县(今山西临猗)人,字若水,号1680.52.294.173.1221.135.1271.1197.1309年中进士。任御史,历官礼部尚书。因得罪权相魏忠贤,被削籍归乡。后在广东讲学。曾两次出任南国子监祭酒,主持过广东的学术和教育事业。著有《甘泉新论》、《湛氏家训》等。
使安南:奉命前往安南的使者。
西樵:在广东南海县境内,是岭南名胜区之一。此诗作于湛甘泉使安南返抵西樵时。
“湛甘泉”即湛若水,明代著名学者。诗人当时正在西樵山的寺院里。
“独依”是说一个人独立地倚靠。
“寻青”是说找青翠的山林。
“霏微”是形容轻淡细碎的雾气或雪。
“禅房”是佛教徒所住的寺庙中的一间房间,这里泛指寺院。
“贮”是储存的意思。
“天南”指南方。传说古代南方有一棵大梧桐树,高入云霄,上有丹凤栖息,故称丹凤为天南之鸟。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湛甘泉出使安南归来途中在西樵山遇诗人的情景。湛甘泉出使安南,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湛甘泉此时身在他乡,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所以心情是寂寞的。而诗人恰好就在这个时候来到了西樵山,两人相逢,自然要畅叙离别之情。
首联描写了湛甘泉出使安南时的孤寂心境,以及他独自一人来到西樵山的情景。颔联描述了湛甘泉在寺院里寻找青翠的山林和偶尔出现的细微云雾,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颈联则写出了湛甘泉为了等待天南放鹤的归来而特意储备了粮食的情况,这既表现了他的节俭,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尾联则是对整个事件的总结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湛甘泉的祝福和对他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