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岁出家不念家,此行常念在天涯。
云霄巳谢萤囊愤,风木徒兴鸟哺嗟。
侵冷女红愁夜色,及时庭训虚年华。
竹敲梦断崤陵远,徒倚空斋日半斜。

乡思

往岁出家不念家,此行常念在天涯。

云霄巳谢萤囊愤,风木徒兴鸟哺嗟。

侵冷女红愁夜色,及时庭训虚年华。

竹敲梦断崤陵远,徒倚空斋日半斜。

注释:

  1. 往岁出家不念家:往年出家时,我不曾思念家乡。
  2. 此行常念在天涯:此去他方,心中常有对故乡的思念。
  3. 云霄巳谢萤囊愤:指已经远离了世俗烦扰,不再因小事而愤怒。
  4. 风木徒兴鸟哺嗟:比喻自己如同鸟儿被风吹动而飞翔,却不知何处是归宿。
  5. 侵冷女红愁夜色: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做针线活,心中充满了忧愁。
  6. 及时庭训虚年华:错过了及时的教育机会,让青春白白流逝。
  7. 竹敲梦断崤陵远:梦中听到山涧的敲击声,仿佛来自遥远的崤陵。
  8. 徒倚空斋日半斜:独自倚靠在空荡荡的书房中,天色已近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离别家乡、思念故乡之情的七言律诗。诗人以“乡思”为主题,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首先,诗人用“往日出家不念家,此行常念在天涯。”表达了自己出家前的豪情壮志和出家后的孤独无依。接着,“云霄巳谢萤囊愤,风木徒兴鸟哺嗟。”描绘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心境以及孤独感。然后,“侵冷女红愁夜色,及时庭训虚年华。”则反映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里无法入睡,只能做针线活度过时光,感叹岁月的流逝。最后,“竹敲梦断崤陵远,徒倚空斋日半斜。”表达了诗人在书房独坐,听着窗外竹子的声音,思绪万千,感叹时光的流转。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诗歌中的意象也极具象征意义,如“竹敲”、“风木”等,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