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欲善天下,穷必善其身。
此身一不善,落魄谁与邻。
岂无邻我者,滔滔逐世尘。
老死竟何益,空负头上巾。
所以古人学,忧道不忧贫。
疏食有至味,曲肱以全真。
东周不可作,传道洙泗滨。
何哉由求子,徒闻称具臣。
以下是对《闲居感怀二首》逐句的解读:
- 达欲善天下,穷必善其身:
- 这句诗表明,追求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是人生的重要目标,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坚持自我修养和道德提升。
- “达欲”指的是实现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善天下”则是指为世界带来正面的影响。
- “穷必”意味着在困顿或困难时也要坚持自我,“善其身”则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和提升。
- 此身一不善,落魄谁与邻: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品质的重视。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将难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甚至会陷入困境。
- “此身一不善”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而“落魄谁与邻”则表达了没有德行的人将无法找到真正的朋友或支持。
- 通过这句诗,诗人传达了一种警示,即个人的品德修养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 岂无邻我者,滔滔逐世尘: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诱惑和追逐的无奈和批评。诗人意识到并非所有人都能坚守内心的道德原则。
- “岂无邻我者”指出身边可能存在一些与自己有相同追求的人,但这些人并不如诗人般坚定地遵循自己的信仰。
- “滔滔逐世尘”形容那些追求名利、随波逐流的人们,他们被世间的纷扰和诱惑所迷惑。
- 老死竟何益,空负头上巾:
- 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即使一个人到了晚年,但如果未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无从谈起。
- “老死竟何益”表达了对生命终点的思考,诗人认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年龄的增长,而在于个人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
- 通过这句诗,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活价值的深刻认识,即个人应当追求有意义的生命。
- 所以古人学,忧道不忧贫: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行为的赞赏和学习的态度。他认识到,古人之所以能够超越物质的贫困,是因为他们对道德和理想的追求。
- “所以古人学”说明了诗人通过学习古人的行为来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
- “忧道不忧贫”强调了道德和理想的重要性超过了物质财富的追求。
- 通过这句诗,诗人传达了一种价值观,即在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道德和理想的实现。
- 疏食有至味,曲肱以全真: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朴素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赞美。他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食物,也能带来极大的满足和幸福。
- “疏食”指的是粗茶淡饭,而“有至味”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朴生活的欣赏。
- “曲肱以全真”描述了诗人的生活方式,他选择弯曲手臂睡觉,以此来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完整和健康。
- 东周不可作,传道洙泗滨: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他认为东周时期的文化和政治变迁并不能作为后世的典范。
- “不可作”意味着不应该模仿或追随过去的失败和错误。
- “传道洙泗滨”则提到了孔子和他的学生在洙水之滨(今山东曲阜)讲学的情景,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发源地。
- 通过这句诗,诗人传达了一种历史教训,即不应盲目效仿过去的错误,而应学习和传承有益于人类进步的思想和知识。
- 何哉由求子,徒闻称具臣: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批评和讽刺。他指出,一些人只是为了追求名誉和地位而活着,而不是出于真正的兴趣或信仰。
- “何哉由求子”询问这些行为的意义何在,而“徒闻称具臣”则暗示这些人只是表面上的君子,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道德和智慧。
- 通过这句诗,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虚伪和表面化的不满和批判。
王以悟的《闲居感怀二首》不仅是对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也是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训的回顾和评价。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个人经验的总结,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