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卧无相,月照五溪花。
掬水洗双眼,披云看九华。
岩头金佛国,树杪谪仙家。
仿佛闻笙鹤,青天落绛霞。
【注释】
无相寺:在安徽贵池县,是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创建的佛教寺院。月照五溪花:月光洒遍五溪两岸的花丛。五溪:指西、南、北三面各一溪。九华:安徽岳西县名胜之一,有九华宫,相传为仙人居所。岩头金佛国:指岩石上的佛像,这里指佛光山。树杪谪仙家:指树枝上栖息着仙人。青天落绛霞:指天上的云霞像红霞一样飘落下来。
【赏析】
“春宵卧无相寺”起句,点明地点,说明诗人是在春夜时分来到无相寺的。首句写景,第二句抒情写意。“春宵”,即春夜,暗含作者游山玩水之兴致。“卧”,字写出了诗人在无相寺安闲自在的心情。“月照五溪花”,写景抒情,把诗人对美好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融入了诗句中。“无相寺”,是佛教寺庙的名称,也是诗人的题名。从诗的内容看,诗人在春夜之中,来到无相寺来消受这美好的春宵之夜,欣赏那美丽的自然景色。“月照五溪花”一句中的“月照五溪花”一句,是写景的佳句,它把诗人赏月的情景写得如画似诗,令人神往。“掬水洗双眼”句,是写诗人洗眼的。“洗双眼”,即洗净双眼,比喻诗人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流连忘返。
“披云看九华”句,描写诗人在无相寺观赏九华宫的情景。“披”字用得很妙,既写出了诗人在九华宫观赏景色时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又写出了诗人观赏到美景后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九华宫”,是九华山的别称,是佛教圣地之一。“披”字用得生动形象,写出了诗人在观赏九华宫时那种悠闲舒适的心情。
“岩头金佛国”,是写诗人在佛光山观赏佛像的情景。“岩头”,是岩石的头部,指佛光山。“金佛”,是金光闪闪的佛像,指佛光。“树杪谪仙家”,是写诗人在树枝上看到仙人的情景。“树杪”,是树枝的尖端,指树上。“谪仙家”,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诗写诗人游山玩水时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仿佛闻笙鹤,青天落绛霞。”这两句诗,是写诗人在欣赏美景之余,听到远处传来的悠扬歌声和天空中飘落的彩霞,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美丽动人。“笙鹤”,是指仙乐之声,也比喻美妙的歌声。“绛霞”,是指红色的天空,这里指云霞。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在欣赏美景时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