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明水碧茅溪上,风露香中小结庐。
何处杏坛孤操远,百年花圣一窗虚。
清标自得天然致,太极谁知不在书。
坐到无言浑与化,春风桃李又何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题目叫《题兰窗别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沙明水碧茅溪上,风露香中小结庐。

何处杏坛孤操远,百年花圣一窗虚。

清标自得天然致,太极谁知不在书。

坐到无言浑与化,春风桃李又何如。

注释:

  1. 沙明水碧茅溪上,风露香中小结庐。
  2. 何处杏坛孤操远,百年花圣一窗虚。
  3. 清标自得天然致,太极谁知不在书。
  4. 坐到无言浑与化,春风桃李又何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首句”沙明水碧茅溪上,风露香中小结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沙明水碧、茅溪上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而结庐其中更显得宁静致远。这里的结庐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以结庐的形式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第二句”何处杏坛孤操远,百年花圣一窗虚”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教育的看法和感慨。杏坛是古代学堂的象征,孤操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坚持。而百年花圣则是指花朵中的卓越者,一窗虚则意味着没有实际的教育成果,只是空有一腔热情而无实际行动。这里诗人通过对杏坛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句”清标自得天然致,太极谁知不在书”则是对自然和学问的赞美。这里的清标可以理解为清新高雅的品质,而天然致则表示这种品质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太极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学说,代表了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这里的太极不是指在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指一种内在的修为和素质。诗人强调自己能够领悟自然的道理,并以此为指导去实践自己的行为准则。
    第四句”坐到无言浑与化,春风桃李又何如”则是对诗人自身的修养和境界的一种描述。坐到无言表示诗人在静坐中达到了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与外界万物融为一体。春风桃李则是比喻自己像春天的桃花和李子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朝气。这里的春风桃李也可以用来比喻自己的才华和成就。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