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勘破味何殊,禅喜风流属大苏。
若使屠刀真碍佛,那须烹炙到香厨。
【注释】
□,苏轼号。
芳,指佛印(苏轼的朋友)。
勘破味何殊:味道相同。
禅喜风流属大苏:禅宗喜好的风雅情趣属于大苏(苏轼)。
若使屠刀真碍佛:如果用刀割肉妨碍了佛像。
那须烹炙到香厨:何必把肉煮熟再放到厨房里去烹调呢。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一次宴会上写给朋友佛印的一首打油诗,赞美了佛印的风度和气度。
第一句“□芳勘破味何殊”,意为“佛印的口味与东坡一样”。这句诗表面上看似在夸赞佛印的品味高雅,实际上却在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芳”二字将佛印比作东坡,既表明了自己对佛印的欣赏之情,又暗示了他对佛印的敬重之意。
第二句“禅喜风流属大苏”,则是在赞赏佛印的风雅情趣。佛印作为一位禅师,自然应该注重修身养性,然而他的这种风雅情趣却并不违背禅宗的宗旨。因此,这句诗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观点:即使是禅宗这样的宗教,也不应该排斥世俗的风雅情趣,而应该追求一种更加高远的境界。
第三句“若使屠刀真碍佛”,则表达了一种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这里的“屠刀”指的是宰杀动物的工具,而“碍佛”则是指妨碍佛像的形象。这句诗实际上是在暗示:如果连佛祖都被世俗生活所困扰,那么人们又怎能超脱于世俗之外呢?
最后一句“那须烹炙到香厨”,则是在表达一种对于世俗繁华的看法。这里的“烹炙”指的是烹调食物,而“香厨”则是指厨房。这句诗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虽然世俗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诱惑和享受,但是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要被这些繁华所迷惑。
整首诗通过赞美佛印的风雅情趣,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超脱境界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繁华的一种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