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何当作寿卮,春林花落鸟衔时。
蓬莱宫阙遥相对,抚景宁堪今昔悲。
南山有佳色
把酒(举杯)何当作寿卮(酒杯),春林花落鸟衔时。
蓬莱宫阙遥相对,抚景宁堪今昔悲。
【注释】:
南山:泛指南山,即终南山。
佳色:优美的景色。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作寿卮(chí):斟酒,用作寿的酒器。
春林花落鸟衔时:春天里树林里的花凋谢了,鸟儿飞来衔走花瓣。
蓬莱宫阙:蓬莱山上的宫殿,传说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遥相对:远远地相对着。
宁堪:哪里经受得下。
今昔悲:今昔的悲喜不同。
【赏析】:
《南陵别儿童入京》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离开南陵时所作。此诗以“行”字领起,一气直下,不假斡旋,首句点明题旨,次句写送别场景,第三句借景抒情,第四句抒发感慨,末句收笔,言情而有余味,语浅而意深,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儿童入京的关切和不舍之情以及对自己即将离去的惆怅之情。此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
全诗以“行”字领起,一气直下,开阖顿挫,自然流转。“南山有佳色”,开篇就写出诗人对友人入京的美好祝愿。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丰富。“南山有佳色”,既指友人入京后前途光明,又暗用晋人陶潜辞官归隐的故事;“把酒何当作寿卮”(斟酒为什么只当作寿酒),既是说友人入京后应好好保重身体、长寿健康,又是说人生如梦,世事如烟,何必执着于名利得失呢?这样写,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渴望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愿望。“春林花落鸟衔时”,这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春日里繁花似锦的树林中,花儿纷纷落下,被小鸟衔走,多么美好的景象!然而,这一切对于远行的友人来说,却是那么遥远、那么短暂。这一句既是对友人入京后美好时光的祝福,也是对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寄托。接下来,诗人写到:“蓬莱宫阙遥相对,抚景宁堪今昔悲。”这里,诗人将友人入京与自己将要离去进行对比。友人入京后,将会生活在仙境般的蓬莱宫阙之中,过着神仙般的生活;而自己则要回到尘世中去,过着平凡的生活。这种对比使得诗人不禁感叹道:“抚景宁堪今昔悲!”是啊,如今离愁别绪如此难以排解,怎能忍受得了呢?这一层意思虽然只是淡淡一笔,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最后三句是全诗的重点部分。“蓬莱宫阙遥相对”,诗人想象中的蓬莱宫阙与眼前实景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倍感凄凉。“抚景宁堪今昔悲”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入京后的深深忧虑和不舍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整首诗以“行”字贯穿始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入京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世俗束缚、寄情山水的愿望。在艺术上,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诗歌意境更加深远。此外,诗歌结构紧凑、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