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旌入塞垣,回首望君门。
汉月牵愁思,边尘惨泪痕。
琵琶霜外曲,羌笛夜中魂。
惆怅毡庐下,空闻刺刺言。
解析
第1句:行旌入塞垣,回首望君门。
- 解释: 王昭君踏上了通往塞外的路途,回头望向自己的家乡——汉宫的门。
- 关键词:
- 旌:古代帝王出行时所立的旗帜。
- 塞垣:指长城边陲的城墙。
- 君门:指宫廷的大门。
第2句:汉月牵愁思,边尘惨泪痕。
- 解释: 明亮的月光似乎在牵动着王昭君的思绪,边疆的尘土和泪水交织着她的痛苦与思念。
- 关键词:
- 月:夜晚的月亮。
- 愁思:深深的忧虑与思念。
- 边尘:边疆的尘土。
- 惨:悲伤、痛苦。
- 泪痕:眼泪留下的痕迹。
第3句:琵琶霜外曲,羌笛夜中魂。
- 解释: 王昭君弹奏着琵琶,那凄美的音乐如同来自寒冷的霜天之外;夜晚里,她的羌笛声穿越长空,仿佛召唤着灵魂。
- 关键词:
- 琵琶:一种弦乐器。
- 霜外曲:指冷冽天气中弹奏的乐曲。
- 羌笛:一种古老的羌族吹奏乐器。
- 夜中魂:夜间的灵魂,形容音乐触动人心深处的情感。
第4句:惆怅毡庐下,空闻刺刺言。
- 解释: 在毡帐的简陋住所里,王昭君只能听到外面传来的刀剑相碰的声音,这让她感到无尽的惆怅与孤独。
- 关键词:
- 毡庐:用毡子搭建的简陋房屋。
- 刺刺言:指刀剑交击的声音。
- 惆怅:心情不悦,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昭君离开京城,进入边关的场景,表现了她的孤独与辛酸。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和情感元素,如明亮的月色、寒冷的霜气、悲凉的音乐以及寂静的夜等,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的氛围。此外,通过对比昭君的内心感受与外在环境的凄凉,表达了对这位美丽女子命运的同情与感慨。整体上,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刻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