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压无诸野,台芳半夕晖。
连天孤树远,沧海片鸿飞。
绀苑皆黄落,琳宫尽翠微。
回看南陌上,四牡正騑騑。

【赏析】

《登冶城平远台》,是王绩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写诗人登上冶城(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南)平远台,眺望长江和大海,凭吊古迹,抒发怀抱。

首联“山压无诸野,台芳半夕晖。”起笔就以大开大阖之笔,描绘出一幅浩瀚壮阔、气势雄健的图画:巍峨的群山,像巨兽一样压在辽阔的原野上。登上高高的冶城平远台,放眼望去,天幕般的云海映衬着夕阳余晖,把整个天地笼罩得一片通红。

颔联“连天孤树远,沧海片鸿飞。”写江边孤树与海上鸿雁。“连天孤树远”,写江边的高大树木,苍劲挺拔,直插天际,显得十分孤独。“沧海片鸿飞”,“沧海”指大海,即黄河。“片鸿飞”,指鸿雁在黄河上空飞翔。诗人以“连天孤树”对“沧海片鸿”,一静一动,一高下相形,写出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的观察,更写出了诗人的联想和想象。

颈联“绀苑皆黄落,琳宫尽翠微。”“绀苑”指深绿色的树林。“琳宫”即宫殿。“黄落”指落叶飘零。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物的变化,“都”字用得好,既突出了景色的衰败,又表现了诗人的感情色彩。

尾联“回看南陌上,四牡正騑騑。”诗人回头望去,看到长安城的大街上,有一群马正在奔驰。诗人由眼前的景致,想起了自己家乡的美景,不禁产生了思乡之情。“四牡騑騑”,意思是马奔跑得很快,很有生气。诗人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诗人登上冶城平远台,眺望长江和大海,凭吊古迹,抒发怀抱。全诗写景状物,浑然一体,意境深远,情景交融;同时寓情于景,寄意于物,富有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