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萧条绝四邻,寺前松柏几回春。
月明下界犹闻磬,年老荒山少见人。
贝叶旧听双树法,衲衣孤坐两朝身。
秋风已烂蒲团草,悟得西来意自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翻译:
䝾野寺残僧
䝾野寺残僧 - 在野寺中,有一名已经衰败的僧人。䝾野寺指的是荒废的寺庙。残僧指已年老或失去活力的僧人。古寺萧条绝四邻,寺前松柏几回春
古寺萧条绝四邻 - 描述这座古老的寺庙周围非常寂静,几乎没有邻居。萧条表示荒凉。
寺前松柏几回春 - 尽管是荒凉的环境,但寺前的松树和柏树似乎每年都能重新长出新芽,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月明下界犹闻磬,年老荒山少见人
月明下界犹闻磬 - 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寺庙中的钟声(磬)仍然可以清晰地听到。下界通常指寺庙或者佛教修行的地方。
年老荒山少见人 - 在这个荒凉的山上,很少能看到人迹。年老可能是指年龄较大,荒山则强调其荒凉与贫瘠。贝叶旧听双树法,衲衣孤坐两朝身
贝叶旧听双树法 - 贝叶是指佛经或佛经的经文。双树可能是指寺庙中的两根高大的柱子,用来支撑经幡。旧听双树法可能是指过去曾在这两根柱子下听过佛法。
衲衣孤坐两朝身 - 衲衣指的是僧人的衣服,衲是缝纫之意。孤坐在两朝身上可能是指长时间地静坐修行。秋风已烂蒲团草,悟得西来意自真
秋风已烂蒲团草 - 描述了秋天风吹过时,寺院中的蒲团草已经被吹得枯萎。烂可能意味着枯萎、凋零。
悟得西来意自真 - 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内心体验,诗人领悟到了佛法的核心——真理无需外求。西来指从西方传来的佛法或教义。悟得西来意自真表明了诗人对佛法理解的深刻性,认为真正的佛法不是通过外在的寻求而得到的,而是通过内心的体验和领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座荒废寺庙及其四周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修行及宇宙真理的思考。首先,诗中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象,以及它所传达出的宁静与寂寥感。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寺庙内的声音(磬声)和外界的寂静,进一步突出了寺庙作为心灵休憩之地的重要性。此外,诗中还涉及到了时间的流逝,如“年老”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也反映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最后,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述和对佛法本质的领悟,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哲学思考,强调了内在智慧的重要性。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