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久住在空山,寂寂岩扉昼不关。
落木寒泉青嶂里,素琴孤鹤白云间。
五陵年少何曾到,三径秋来只独闲。
欲问尘中何事业,青云能有几人还。
《送越山隐士》是明代王恭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表达了对隐居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怜君久住在空山,寂寂岩扉昼不关。
- “怜君久住在空山” 表达了作者对隐居者长久居住于空山之中的同情和理解;“寂寂岩扉昼不关” 描绘了隐居者生活的宁静和孤独,强调了他们的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状态。
- “落木寒泉青嶂里”,形容了深山中的景色,给人一种幽静、清冷的感觉;“素琴孤鹤白云间” 则通过描绘一幅高士弹琴、鹤立云端的画面,进一步衬托出隐居者超然物外的境界。
- “五陵年少何曾到” 暗指那些生活在繁华之地的世俗之人未曾涉足这样的清净之所;“三径秋来只独闲” 则表达了随着季节更替,山林间的小路显得更加空旷,只有隐居者独自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
- “欲问尘中何事业” 反映了诗人对于红尘俗事的好奇与思考;“青云能有几人还” 则流露出诗人对那些能够保持高洁品质、不被浮华所累的人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者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他们追求内心平静、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方式,以及诗人对他们深沉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韵味和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