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捐初服制袈裟,暮扫尘踪便出家。
钵洗维摩溪上月,心依支遁寺前霞。
林端引水时浇枣,雨后烧山学种茶。
待得蒲团成烂草,少林枯树也开花。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出家的祝福与期望。

诗句释义及赏析:

朝捐初服制袈裟,暮扫尘踪便出家。

  • 注释: 早上整理好自己的新衣服(出家时穿的法衣),傍晚则扫地清理,准备离开世俗生活,开始修行。
  • 赏析: 此句描绘了僧人早晨开始新生活的仪式,即穿上新的僧袍,象征着他即将开始的宗教或精神上的修行生活。”拂尘”在佛教文化中通常代表着清扫尘埃,象征洗净心灵,去除杂念,准备接受更高的精神境界。

钵洗维摩溪上月,心依支遁寺前霞。

  • 注释: 使用钵子清洗食物,然后站在维摩寺前的山峦上欣赏月光;内心则依靠支遁的佛学思想来指导修行。
  • 赏析: 诗人通过“维摩”这一典故来表达对友人未来修行道路的美好祝愿。同时,“支遁”指的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支道林,用他的智慧和修养来引导友人的修行。此联表达了对友人未来佛法精进的期许。

林端引水时浇枣,雨后烧山学种茶。

  • 注释: 在树木的尽头引水灌溉枣树,雨后烧山种植茶叶。
  • 赏析: 此联展现了友人对自然和谐的理解和实践。用水灌溉枣树体现了对植物生命的尊重和关怀,而烧山种植茶叶则显示了他追求自然与禅宗哲学的实践。这种活动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修行方式。

待得蒲团成烂草,少林枯树也开花。

  • 注释: 等待有一天蒲团铺满地就像烂草一样,连少林寺里的枯树都会开花。
  • 赏析: 这句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出家后成就非凡的期待。蒲团在这里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和内心的修炼。”烂草”暗喻朋友出家后的修为将如同草木般茂盛,甚至影响到整个寺庙的环境。”枯树开花”则是禅宗常用的比喻,意味着即便是最普通的事物也能显现出不平凡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其精神追求的赞赏,传达了作者对友人出家修道生涯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