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袍朱帽绿弓弦,却射飞鸿灞水边。
不识柳林关外路,白狼黄鼠满秋田。
诗句释义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射猎场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王孙射雁的生动画面,表达了对秋天景象的喜爱。
- 锦袍朱帽绿弓弦
- “锦袍”指的是华丽的衣服,这里可能是指王孙的装束或其身份的象征。
- “朱帽”通常指红色的帽子,这可能暗示了王孙的尊贵或节日的气氛。
- “绿弓弦”表明使用的是绿色(可能是竹制)的箭和弦。
- 却射飞鸿灞水边
- “飞鸿”指在空中飞翔的大雁,常用来比喻远方的客人或书信。
- “却射”意味着这次射击的对象不是普通的鸟,而是特别的、重要的。
- “飞鸿”的选择可能因为其高远而难以捕捉的形象,增加了这次射击的难度和意义。
- 不识柳林关外路
- “柳林关”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用来象征某种特定的环境或氛围。
- “不识”表达了一种陌生或不熟悉的感觉。
- 结合前面的“飞鸿”,可以推测这可能是一次寻找特定目标的狩猎经历,而这种目标是罕见的或是特别珍贵的。
- 白狼黄鼠满秋田
- “白狼”和“黄鼠”都是北方常见的动物,可能象征着秋季的特征。
- “满秋田”强调了这些动物在秋季的丰富性,可能暗示了狩猎的成功。
- 整体上,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充满丰收和狩猎成果的场景,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满足。
译文:
锦袍朱帽绿弓弦,却射飞鸿灞水边。
不识柳林关外路,满秋田中白狼黄鼠满地金。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射猎活动的美好与自然景观的壮丽。诗中不仅描绘了王孙的服饰和动作,还巧妙地利用自然元素(如飞鸿、秋田)来增加诗意和画面感。通过对比“却射”与“不识”,诗人表达了一种追求和发现的喜悦,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射猎活动的描写,也是对自然美的一种赞赏,体现了诗人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