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深林野水滨,可怜开落不逢人。
知音更有谁堪赠,持与湘南放逐臣。
注释:
摘兰:采撷兰花。
寂寞深林野水滨,可怜开落不逢人。
孤独地生长在幽深的树林里,无人欣赏,无人赏识,无人赏识。
知音更有谁堪赠,持与湘南放逐臣。
又有谁能理解我内心的痛苦,把我采摘的兰花送给湘江以南被放逐的臣子吧。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兰花自喻。诗人用笔细腻,层层推进,将兰花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以及兰花本身的特征都描写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首联“寂寞深林野水滨”点明题意,交代了兰花生长的环境——幽深的山林和湍急的河流旁,突出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孤寂。同时,“寂寞”二字也暗含了诗人自己身处异乡、孤独无依的心境。颔联“可怜开落不逢人”进一步渲染了兰花的生长环境和状态。兰花虽然美丽,但因为其生长在深山大河之间,所以很少有人能欣赏到它的美丽。这既是对兰花本身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身孤独处境的映射。
颈联“知音更有谁堪赠,持与湘南放逐臣。”诗人以兰花自喻,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哀怨。他认为,即使是他最亲近的朋友或者知音,也难以理解他的心意和痛苦。因此,他只好将这束兰花赠送给那些被放逐的臣子。这里的“湘南放逐臣”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些失意文人,他们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生活困苦,心情郁闷。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比的方式,把兰花的美丽与诗人自身的不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