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黄芦山月明,同来兄弟最多情。
飞时莫近潇湘浦,二十五弦肠断声。
题水墨芦雁
秋水黄芦山月明,同来兄弟最多情。
飞时莫近潇湘浦,二十五弦肠断声。
注释:
- 《题水墨芦雁》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诗。王恭,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长乐(今属福建)人。长年隐居七岩山。永乐四年(1406)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书成后,授翰林院典籍。不久弃职归乡。是“闽中十子”之一,诗风与林鸿相近。著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诗句大意描绘了秋夜的美景,天空中的明月照亮了清澈的河水和黄色的芦苇,一群芦雁在空中飞翔,它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这里的“多情”指的是芦雁之间相互依恋、相互关心的情感。
- “飞时莫近潇湘浦”意味着在飞行时要远离那个叫潇湘浦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有悲伤的故事。这里的“悲”可以理解为悲伤,也可以理解为对某种情感或事物的怀念。
- 最后一句“二十五弦肠断声”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丽而忧伤景象的内心感受。这里的“二十五弦”可能是指古代乐器的一种,如瑟或琴等,它们的音色悠扬哀婉,能够触动人心。而“肠断声”则形容了诗人听到这美妙音乐时内心的震撼和感动,仿佛自己的心也被深深地触动了。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美景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领悟。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中事物的情感寄托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