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萧索暮寒催,千里怜君此日回。
自说月明霜冷夜,相思曾倚凤凰台。
【解析】
此为一首送别之作。首句中“黄花萧瑟”点明时令,暗示秋深;“暮寒催”写环境氛围,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第二句“千里怜君此日回”,是说朋友从远方归来,令人怜悯、欣喜。第三句中“自说”表明诗人的关切,“月明霜冷夜”描写友人归途中的夜景,表现了友人的艰辛。尾句用典,“凤凰台”是传说中的神山名,这里借以代指京城。诗人用典,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答案】
(1)“萧索”:萧条冷落的样子。“黄菊”:黄色的菊花。“黄花萧索”即“黄花凋零”。
(2)“暮寒”:黄昏时的寒冷天气。“催人”:催人感伤。
(3)“千里”:指友人从京中返回,行程遥远。“此日”:今日。“还”:返回。
(4)“怜”:怜爱,同情。“君”:你(对友人称呼)。“此日回”:今天才回来。
(5)“月明霜冷夜”:月色明亮,霜花满地,夜寒刺骨。“月明”:明亮的月光。“霜冷”:寒霜降临。
(6)“相思”:怀念之情。“倚凤台”:倚仗着凤凰台。“凤凰台”: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之际,对友人的归途和所经之地作了具体的描绘,并深情地抒写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写景。诗人首先描写了秋天的景色:“黄花萧瑟暮寒催,千里怜君此日回。”这里的“黄花”,指的是菊花,因为菊花有“黄花”之称;“萧瑟”是形容秋天草木摇落之声。“暮寒催”说明已是深秋季节,天气渐凉,而菊花也因秋风的催逼而逐渐凋谢。这一句写出了秋天的特征,同时烘托出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次句写景,进一步渲染气氛:“自说月明霜冷夜,相思曾倚凤凰台。”这里的“月明”是指明亮的月光;“霜冷”则是形容夜晚的气温很低,到了霜降的季节;“凤凰台”本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三、四两句抒情。诗人由景入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自说”二字,表明诗人关心友人的安危;“月明霜冷夜”则描写了友人归途中的环境,表现了友人旅途的艰辛;“相思曾倚凤凰台”,则是诗人用典抒情。“凤凰台”是传说中的神山名,这里借以代指京城。诗人用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