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有道者,隐处入松陵。
堂构中和在,人将太古称。
箕裘今奕叶,簪绶世飞腾。
榻有留徐稚,门多候季膺。
兴来书满案,欢极酒如渑。
山水长招隐,琴樽或聚朋。
桃溪春涨小,笠泽晚波澄。
芳草帘频卷,孤云几独凭。
松江全带雨,苕水半流冰。
琳馆闻霜磬,香台见夜灯。
茆亭深絓月,雪洞尽垂藤。
贤圣惟心到,乾坤一气凝。
仲尼嗟已远,兹道更谁徵。

题目:《题姑苏吴文刚中和堂》

王恭(1397年-1460年),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明朝诗人。他出生于长乐(今属福建)人,是“闽中十子”之一,诗风与林鸿相近,著有《白云樵唱集》。王恭早年曾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后因不满朝政而弃职归乡。他的隐居生活多在七岩山进行,永乐四年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其作品风格质朴自然,富有哲理,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描绘。

诗句原文:
吴君有道者,隐处入松陵。
堂构中和在,人将太古称。
箕裘今奕叶,簪绶世飞腾。
榻有留徐稚,门多候季膺。
兴来书满案,欢极酒如渑。
山水长招隐,琴樽或聚朋。
桃溪春涨小,笠泽晚波澄。
芳草帘频卷,孤云几独凭。
松江全带雨,苕水半流冰。
琳馆闻霜磬,香台见夜灯。
茆亭深絓月,雪洞尽垂藤。
贤圣惟心到,乾坤一气凝。
仲尼嗟已远,兹道更谁徵。

译文注释:

  1. 吴君有道者,隐处入松陵:吴君是个有道德的人,隐居在松陵这个地方。
  2. 堂构中和在,人将太古称:堂里充满了和谐的氛围,人们将这个场所视为古代的理想之地。
  3. 箕裘今奕叶,簪绶世飞腾:箕裘(家族传承的风范)现在流传得非常广泛,簪绶(官帽、笏板的代称)也象征着人们事业上的成功和飞黄腾达。
  4. 榻有留徐稚,门多候季膺:榻上留下了徐稚(春秋时期的智者)的身影,门前常有季膺(春秋时期著名的学者)等候。
  5. 兴来书满案,欢极酒如渑:心情愉快时,书桌上堆满了书籍;高兴至极时,酒如同渑水一般盈满。
  6. 山水长招隐,琴樽或聚朋:山水常吸引着隐士,琴与酒可能是朋友聚会时的器具。
  7. 桃溪春涨小,笠泽晚波澄:桃花溪春天涨水不多,笠泽湖晚上的水波清澈。
  8. 芳草帘频卷,孤云几独凭:芳草地常常卷起帘子,孤独的云偶尔会靠在窗边。
  9. 松江全带雨,苕水半流冰:松江整个地区都在下雨,苕水一半的地方还结着薄冰。
  10. 琳馆闻霜磬,香台见夜灯:琳琅满目的图书馆中传来了清冷的磬声,香台上夜间的灯火闪烁。
  11. 茆亭深絓月,雪洞尽垂藤:简陋的亭子被月光深深照映,雪洞中的藤蔓也垂下了枝条。
  12. 贤圣惟心到,乾坤一气凝:贤圣之士只有内心达到了,才能与天地之气合一。
  13. 仲尼嗟已远,兹道更谁徵:孔子已经离我们而去,这样的道理还有谁能继承和发扬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吴君的隐逸生活方式和他居住环境的优雅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将吴君的生活状态和他所居之处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例如,“中和堂”这一名称不仅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同时也象征着吴君所追求的和谐与平静。诗中的意象如“太古”、“箕裘”、“簪绶”等富含传统文化意蕴的词汇,反映了作者对古人智慧和品德的尊崇。此外,诗中多次提到自然界的景致,如“山水长招隐”,既表现了隐士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暗喻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洋溢着一股清雅脱俗的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词句和意境,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隐逸形象,并借此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思考。

王恭的《题姑苏吴文刚中和堂》不仅仅是对一个地理位置的描述,而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美、心灵自由以及人生哲学的思考,是明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